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為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合作雙方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國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建校至今已有38年的辦學歷史。前身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學孫文學院;1995年更名為中山學院,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至今,合作雙方共同舉辦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2016年以來,學校先后被遴選為“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建設高校 。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發揚“敢為天下先”和“愛國奉獻”的精神,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為三大核心戰略,堅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自主創新和服務地方能力”雙輪驅動,深入推進落實“省市共建”“應用型轉型試點建設”和“沖補強”提升計劃各項任務,以教育服務地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宗旨,集中優勢力量和資源,選準方向,抓好重點,創新機制,加快將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人數近1.8萬人,錄取分數、投檔率位居同類院校前列,設有電子信息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管理學院、經貿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11個院(部)。
(一)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
學校積極融入到區域創新驅動戰略中,集中優勢資源,凝練特色與優勢,以目標導向推動學科建設落地生效,“計算機應用技術”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為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廣東省高等教育第一輪“沖補強”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省重點學科數量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在學科建設的帶動下,逐步形成了以電子類專業為核心,工、管為主干,工、管、經、理、文、法、藝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學校現有39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產品設計”等9個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應用化學、英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環境設計”等18個專業為廣東省優質專業,“軟件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4個專業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
(二)持續提升的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凸顯“實踐+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構建了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階段培養、多路徑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全過程、階梯式、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及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工科特色和數字經濟特色鮮明。近年來,獲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等立項,獲國家級一流課程認定1門、省級一流課程認定38門、省級及以上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0余項、省級專項人才培養計劃4項、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8個、省級教學團隊14個、省級課程教研室9項、省級課程思政改革示范項目12項和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0余項。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2018年“創新強校工程”考核結果位居全省同類院校第一位。2019年和2021年分別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學校搭建和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特色鮮明的教育和實踐平臺。近年來,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6項、省級金獎1項、省級銀獎11項、省級銅獎27項,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50余項,省級350項,學生在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作品競賽、機器人大賽、嵌入式設計大賽等重大賽事中摘金奪銀,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2000余項。在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中,學校連續三年名列全國“民辦及獨立學院”大學生競賽榜單前20名。
2012年起,學校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已累計招收研究生304人,216人順利畢業。一批教師作為主導師在電子科技大學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山)落戶我校,已招收337人,畢業187人。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扎實基礎,一大批畢業生考取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眾多知名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一批學生赴英、美、澳、加、日等國優質學府留學深造;學校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先后被評為“全國紅十字模范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近年來獲得全國及省級大學生學術、科技、文體等競賽獎項兩千余項。美育成績突出,原創舞蹈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等獎項,并多次登上央視舞臺。
(三)高水平的自有師資隊伍
學校目前教職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職稱、高學歷、高素質的自有教師隊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教師占比約40%,擁有一批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中山市“英才計劃”特聘人才和中山市優秀教師,聘請了100余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及客座教授。學校以多種方式加強高端人才引進,不斷強化內培,師資數量和高級職稱晉升人數均位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獲評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成績突出單位”。
(四)積極融入地方產業的協同創新
學校瞄準國家與地方重大產業需求,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來,我校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等各類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1900余項。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目前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分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是中山市首家大學科技園,也是省內同類院校首家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市級科研平臺以及一批地方智庫平臺。
學校逐步構建了“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的創新格局,主動對接國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領域,圍繞產業需求及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承擔產學研項目1200余項,合作企業超過750家,帶動企業新增產值超過20億元。學校共獲得授權專利1800余項,多項科研成果被評價為“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等,一批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山市科技進步獎等科研獎項,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廣東省科技廳評定為“2019年廣東省科技創新券優秀服務機構”,是省內唯一入選高校。
(五)廣泛的對外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英、加、意、日等國家和地區多所著名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培養國際化人才。學校注重開拓提升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和與國際接軌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師到國(境)外高校進修深造、合作研究;邀請海外專家學者到我校任教、開展學術交流。學校現有海外碩士、本科聯合培養、暑假海外小學期、交換交流生、境外短期帶薪實踐等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合作項目。
(六)優越的求學環境
學校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位置、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中山市城區中心地段的蓮峰山上,校園環境清幽,書香濃郁,被譽為“城市中央的花園大學”。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藏書達280萬冊;擁有高水平教學實驗室近百間;建設有高標準學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裝配空調;設施完善的體育館、運動場及優雅的校園景觀,為學生提供了潛心求學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