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于2003年獲批舉辦,同年12月份被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2009年2月,新鄉醫學院與上海宇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推動學校發展邁入新階段。學校建有新鄉、平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908.11畝。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等16個專業院(部),仁智、羲和等6個住宿制書院,教務部、學務部等30個職能部門。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含專升本)、專科2個辦學層次,26個本科專業及方向,7個專科專業,涵蓋醫、管、理、工、文5個學科領域,現有在校生22000余人。
學科專業建設持續加強
學校著眼國家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孵化新興交叉學科,培育“醫學+X”學科專業,注重“醫工、醫文、醫理、醫管”有機融合,強化跨學科融合發展的新醫科建設理念,構建新醫科人才培養體系。加快醫學教育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設置了以現代醫療服務為核心,現代醫療裝備與技術、生物醫藥、養老與康復、現代健康與醫療管理協同發展的覆蓋生命全周期的5大學科專業集群。深化醫教協同發展,堅持“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融合“理論學習、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培養環節,實施“上午病房、下午課堂”臨床醫學全過程教學,開展“分段式”理論+實踐的訓練與考核,全面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積極推進數智化轉型發展、特色發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賦能醫學教育改革創新,搭建醫工協同創新實踐平臺,成立智能醫學研究院,建成數字化解剖、口腔、康復、助產學虛擬仿真等智慧化實驗實訓平臺和數字化康復輔助器具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醫學虛擬市級重點實驗室。
學校是“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培育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擁有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點7個,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資助項目9個,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國家特設專業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生產性教學工場2個、實訓中心8個。學校擁有附屬醫院4所,其中,附屬南陽南石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國家級胸痛中心,助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構建完備的教育教學數字化體系,革新優化教學環境,搭建智慧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實施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提升師生數字化素養,強化教育數據監控與治理,驅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智慧教學生態。學校為首批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數字化合作伙伴,獲得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多項大獎,連續三年獲得教育信息化大賽優秀組織獎,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河南省教育信息化成果獎、河南省教育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
雙院協同育人縱深推進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構建“書院+學院”同向同行、相互融合的書院制育人新模式,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中心,平行設置仁智、羲和、精誠、崇德、德馨、智行6所書院。通過建設六位一體“一站式”學生社區,構建五育并舉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師生互動,加強文化熏陶,推動育人資源有效聚集和下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確定為書院制改革試點高校,是河南省首批“書院制育人模式試點高校”。學校先后加入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全國高校書院聯盟;2所書院入選河南省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書院”。學校書院制改革成果獲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河南省學生工作品牌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學校是“河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河南省國防教育模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學校優秀學子大量涌現。學生郝鶯歌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張夏月等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侯英澤榮獲省大學生“創新之星”,郝鶯歌、王金墻、申欣三人榮獲“河南青年五四獎章”。
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同頻共振
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先后與百余家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按照“建設一個集群,合作一個企業,打造一個模式,創造一個學院”的思路,聯合政校企行組建4個產(行)業學院,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學校產業學院建設案例獲全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典型案例。牽頭55家縣級醫院成立河南基層衛生人才醫教協同發展聯盟,打造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共同體。強化產學合作,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5項;實化合作成果,獲批河南省校區合作獎勵100萬;獲批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2019年,學校獲批為“2019-2021年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是河南省第一家具備該項資質的獨立學院;2021年,學校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培育單位”。學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建成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三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10余項,發表SCI、SSCI等論文16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100余部。
對外開放、繼續教育全面深化
教育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4所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2015年,學校獲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證書,先后引進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李明文教授,組建輔助生殖醫學科研團隊;聘請美國南加州大學應其龍教授為干細胞中心首席科學家,開展干細胞轉換利用研究;聘請韓國新丘大學崔錫淳教授,開展口腔醫療技術人才培養改革和高端口腔產品應用性研究。2017年,獲批招收來華留學生資格,是全國獨立學院中,第一家具備該項資質的高校,先后有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加納等15個國家的182名學生來校學習;2018年,加入世界醫學院校名錄;2019年,獲批與美國查塔姆大學合作辦學項目;2020年,獲批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合作辦學項目并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高等教育數據庫;2021年,學校通過外國醫學畢業生教育委員會(ECFMG)認證。
繼續教育全面開展。學校2018年獲批舉辦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資質,是全國獨立學院中首家具備該項資質的高校。目前開設臨床醫學、護理學等10個本科專業及護理1個專科專業,現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16344人。2023年11月順利通過河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學評估,辦學5年來先后培養了5102名優秀畢業生。學校扎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積極搭建各類技能培訓平臺,獲批“1+X”證書試點院校、河南省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院校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心、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及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機構等30余項培訓認定資質。與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共建“醫學特色社區教育學院”,開展核算采樣培訓、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等系列培訓班。積極承擔新鄉市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重要任務。與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建全國最大的省級醫學教育考試中心,被中國醫師協會指定為“全國培訓基地抽考指定考點”,承擔全省住院醫師規培考核、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規培評估專家培訓、住院醫師規培考核考官培訓班等重要任務 。
人才隊伍建設優化完善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落地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持續優化師資新結構。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15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487人。
學校秉承“統籌規劃、分類設計、分步實施、規范管理、注重實效”的工作思路,聚焦師資隊伍內涵式發展,以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責任,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為核心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加強頂層設計,針對不同類別、不同階段教師的發展需求,以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系統化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專業技術人員掛職鍛煉等人才培養項目為依托,強化培訓目標,創新培訓方式,優化培訓內容,完善培訓考評機制,構建金字塔型教師培養體系,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學校發展提供堅強的師資保障。
學校現有河南省教育廳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師9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河南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6人和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
社會美譽度、影響力穩步提升
實施“文化潤校”戰略,打造卓越育人環境提升工程,著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文化育人支持系統,營造體現人文關懷、崇尚科學精神、凸顯醫學特色、融合多元文化的校園氛圍。學校建有完備的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館藏紙質圖書154.21萬冊,電子圖書77.5萬種,中外文數據庫10個,收錄中外文電子期刊5.59萬種。
辦學二十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素質教育示范院校”“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獨立學院綜合實力50強”“河南省優秀民辦學校”“河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辦學成果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權威媒體進行專題報道。武書連2019中國高校排行榜、“金平果”2020年中國獨立學院競爭力排行榜,學校均位居全國醫藥類獨立學院第一名。2023年躋身中國醫藥類獨立學院排行榜前三。
湖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學校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扎根大地辦大學”的要求,繼續秉承“全面適應社會需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培育醫學英才”的辦學指導思想,立足“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的新型高等醫學院校”的辦學定位,以健康中國和健康中原戰略為引領,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為宗旨,以“建設一流育人環境、實施一流醫學教育、爭創一流民辦大學、培養一流應用人才”為目標,深入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融合興校”“改革活校”“文化潤校”五大戰略,把學校建成“國內一流、區域領跑”的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的新型高等醫學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