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創建于1945年,是文化和旅游部與上海人民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計劃、上海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院校。
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黃佐臨、顧毓琇、顧仲彝等創立。1949年更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1951年更名為上海市戲劇專科學校。1953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并入,組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獨立辦學、獨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隸屬國家文化部,成為國家重點藝術院校。戲劇教育家熊佛西擔任首任院長。2000年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和上海市舞蹈學校并入,上海戲劇學院成為同時包括戲劇、戲曲、舞蹈、影視等學科專業,辦學層次從中專、大學本科到碩士、博士的綜合性藝術院校。
上戲現有在編教職工500多名,其中專任教師300多名。根據2022年本科教學質量年報的統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規模為3056人,其中在校本科生21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上戲現有16個本科專業,表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管理、舞蹈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播音與主持藝術、戲劇學、舞蹈編導1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及戲劇教育、數字媒體藝術、影視攝影與制作、繪畫4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上戲現設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7個。戲劇與影視學入選上海市首批高峰Ⅰ類學科建設計劃,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分別入選首批高原Ⅰ類、Ⅱ類學科建設計劃。2019年,學校以戲劇與影視學為主體進入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建設行列。上戲戲劇與影視學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已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
上戲已形成“四個中心”校區布局和功能定位,分別為——戲劇藝術教育中心:華山路校區;中華戲曲教育中心:蓮花路校區;國際舞蹈教育中心:虹橋路校區;影視新媒體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區。設有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戲曲學院、舞蹈學院、電影學院、創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繼續教育學院10個二級教學單位和附屬戲曲學校、附屬舞蹈學校2所附屬中專。
上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辦人民滿意的藝術教育,始終不忘“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訓精神,把培養“品德正、基礎厚、專業精、實踐強”的德藝雙馨藝術人才作為目標,自覺承擔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藝術創作、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主動服務國家和上海發展戰略,致力于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高等藝術院校。
上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圍繞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重大戰略,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三大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一是貫通式培養。做到了有效貫通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校區功能布局,有效貫通高素質藝術人才選拔端、培養端與出口端,有效貫通藝術人才培養鏈與藝術生產鏈,有效貫通藝術人才個性化培養與綜合素養要求。二是平臺型育人。基于高水平藝術大學的建設理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構筑有利于藝術人才培養的校內統一平臺、社會創新平臺、全球文化藝術大平臺。三是國際化視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總部落駐上戲,成為學校國際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的高端平臺,世界戲劇研究聯盟大會、中國劇院發展論壇、AHRC中英創意產業交流會、上海國際小劇場戲劇展演、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年藝術創想周、跨文化交流學碩士培養計劃、冬季學院、國際導演大師班等項目各具特色。
建校以來,上戲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藝術專門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成為中國乃至國際具有影響力的戲劇、影視、舞蹈、美術領域的名家和高素質專業人才,榮獲眾多戲劇、影視、美術、戲曲、舞蹈作品大獎,如“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飛天獎、金鷹獎、金話筒獎、金獅獎、白玉蘭獎、荷花獎等,在國內外享有廣泛的聲譽與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