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科技大學是新中國最早組建的冶金工業高等學府之一。1948年鞍山解放,學校便開始孕育。后歷經鞍山新華中學專科部、鞍山工業專門學校、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鞍山鋼鐵工業學校、鞍山鋼鐵學院、鞍山鋼鐵大學及遼寧科技大學等若干發展時期,由單科性學院漸次發展成為以冶金材料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為國家培養出以冶金工業部常務副部長、寶鋼集團創始人黎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顧問、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吳溪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特別是冶金工業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做出歷史性貢獻,享有“鋼鐵搖籃”之美譽。
前史溯源
鞍山因鋼興市,因礦得名。鞍山地區鐵礦石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約占全國儲量之四分之一。 清末民初,鞍山便已成為中國冶鐵業重鎮,為日寇所垂涎。清光緒三十年(1904)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后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日本奪取了原由俄國控制的長春至大連之間的南滿鐵路和旅大租借地。民國15年(1916)7月,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總局在奉天成立。同年,日寇即在鞍建立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是為鞍鋼前身。到民國28年(1939),鞍山市成立奉天省立鞍山工科國民高等學校。民國34年(1945)8月15日,中國光復,東三省人民歡欣鼓舞。到民國35年(1946),此校易名省立鞍山工科職業學校。 民國36年(1947)7月15日,國民黨南京政府不顧全國人民之反對,在沒有共產黨及其他民主黨派參加之下,一手導演選舉國大代表與“如期實施憲政”之鬧劇。鞍山與各國統區一樣,在選舉國大代表時演出一場假民主丑劇。鞍山文化教育界人士反對國民黨圈定關吉玉(原國民黨政府糧食部長)為國大代表候選人,而公推具有民族氣節之張蘭泉老先生(學校教員)為候選人。為揭露國民黨搞假民主和關吉玉賄選之丑行,省立鞍山工科職業學校以胡朝陽為首之百余名學生,高舉反對賄選國大代表之橫額毅然上街游行,張貼“打倒貪官污吏”、“堅決反對賄選國大代表”、“要真民主,反對假民主”等標語,將國民黨的獨裁專制和貪污腐敗揭露于人民群眾面前。是為學校青年學子這一時期之愛國運動。
孕育初期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鞍山市委即著手籌建鞍山工業專門學校。是年5月4日,省立鞍山工科職業學校和當時的私立東北清華中學、省立鞍山女子中學、私立文化中學聯合組成鞍山新華中學,校長由遼南專署專員劉云鶴擔任,副校長是俞質明、陳寶書等,共有學生1400名,分南北兩校,北校即后來鞍山工業專門學校所在。學校開設適應不同要求的四個學部:即工科部、文科部、師范部和初中部。此一時期,教員多是業界名流,工科尚久贊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張蘭泉為著名英語教師,數學教員李秀三、李久勁,史地教員尹良煦、張竹森、王世璋皆一時之選。學生中,工科二、三年級被選到安東(現丹東)科學院和哈爾濱高校深造。此為學校確認之發端。
1948年遼沈戰役前夜,以戰局需要故,上級指令新華中學隨遼南一專署并撤離鞍至海城。師生根據工作需要組建新華工作團,協助當地政府戰勤動員。中秋節后,復遷岫巖。11月東北全境解放,工作團返鞍,除三十余人參加政府機關工作外,其余悉數返校。此時,歷經戰火,校園斷壁殘垣。各類教學設備喪失殆盡。
奠立校基
自民國20年(1931)九一八事變后,東北逐漸淪為日寇及偽滿政府統轄,打破建立不久之高等教育體系,三十幾所大學喪失殆盡,或流亡,或遣散,令人痛心不已。到1949年以前,東三省所設高等學校僅有國立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行政學院(吉林大學前身)等少數幾所。 在東北剛剛解放的年代,為培養大量人才以滿足即將到來的全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東北各地區先后成立諸多工業專門學校。如:1948年大連市成立關東工業專門學校(1949年聯合關東電專、關東醫學院成立大連大學,即大連理工大學前身);1948年撫順市成立撫順礦山工業專門學校(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前身之一);1949年以吉林工業專門學校及原東北大學工學院等成立沈陽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之一)。這些專門學校與原有少數幾所大學,共同構成支撐東北地區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力量。鞍山工業專門學校即是此一時期成立的一所主要面向冶金工業的工業專門學校。
1949年1月15日,鞍山市委決定將新華中學專科部移交鞍鋼。時任中共鞍山市委書記、鞍山鋼鐵公司監委書記楊春茂兼任校長。由民國時期著名教會大學私立東吳大學教育系畢業之高材生吳永清先生任常務校長主持校務,3月,校長吳永清先生到校視事。在其主持下,學校即著手大規模之建校活動,商討建校大計,開啟學校篳路藍縷之征程。
吳永清先生本人系東吳大學教育系畢業,在校時擔任青年學生領袖。投身革命后,一直從事教育,作育英才,深諳高等教育發展之規律。擁有極高學識涵養及個人風度。其夫人陶祖瑜女士亦是進步教育人士,其時任學校政治指導處主任。如此,學校各方面均呈日新月異之象。
1949年,經東北工業部和教育部協商,東北行政學院具備高中學歷之結業學員200余名,與六位理工專業教授,全部調整至校。是年冬,吳永清校長親赴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物色優秀教授師資,陸續邀請留美學者、電機教授鐘兆虎,礦冶教授張家連等到校。與此同時,聘請鞍鋼總工程師邵象華院士、雷天壯教授等來校講學。至此,學校教員隊伍已日臻完備,有些教授已堪稱一流。另一方面,吳校長多方籌措經費,有計劃購置大批圖書、實驗儀器、金工設備等,使得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工場、體育場、游泳池等配套設施得以迅速建立,以滿足培養人才之需。
1949年10月1日,鞍山工業專門學校宣告成立,由東北工業部直屬。是時,大學部設采礦、冶金、機械、電機、化工五學系;高職部設采礦、冶金、機械、電機、化工、土木建筑六學科;旋應鞍鋼之要求,增設技工部。學校首創之煉焦化學、耐火材料兩學科,亦填補新中國冶金教育之空白。并由此發端,爾后相繼支援武漢科技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河北理工大學等兄弟院校之建設。學校于此領域,始終保持優勢,為國內焦化耐火材料科研重鎮。
經由此一時期之建設,學校一時成為當時戰后東北地區為數不多之高等工業學府,諸多學系已躋身一流。各樓堂館所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校園秩序井然、學風淳厚,堪為遼南地區首屈一指。全校上下同心同德,懷有極高之熱情,以期將學校建立成為新型高等工業大學。吳永清校長及一班同仁為學校奠立之風氣品格、學科基礎、專業面向、教授師資等,成為日后學校發展壯大之源流,亦是學校精神之重要載體。
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時期
1950年,學校吳永清校長與沈陽工學院院長閻沛霖、撫順礦山專門學校(后發展為撫順煤礦學院,1958年并入阜新礦業學院,即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前身)負責人共同發起成立東北工業大學,后改設為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是年8月23日,學校成為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由留蘇煉鋼專家、冶金工業德高望重的領導人、時任鞍山鋼鐵公司副經理的王勛兼任學院院長,杜若牧任副院長,仍由吳永清先生主持校務。同年,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9月30日,學校大學部與預科部奉命北遷至長春和吉林。余留師生尓后將學校發展為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后又奉命分為鞍山第一鋼鐵工業學校與鞍山第二鋼鐵工業學校。
鞍山鋼鐵學院時期
1958年,根據國內形勢的發展,冶金工業部決定組建鞍山鋼鐵學院。9月1日在鞍山市委人民禮堂召開成立大會。首任院長為時任鞍山鋼鐵公司經理兼黨委第一書記袁振,首任黨委書記為晨光。 ? 學
1960年,學校以辦學有方、業績突出,作為遼寧省兩個單位之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教群英會并獲獎。時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李荒到校召開全省現場會,引起較大反響。
1962年,根據中央精神,冶金工業部決定將諸多部屬院校調整下放,僅保留七所院校作為重點建設對象。這些學校包括:北京鋼鐵學院、東北工學院、中南礦冶學院、鞍山鋼鐵學院、武漢鋼鐵學院、西安冶金建筑學院、江西冶金學院。隨后,遼寧冶金學院、本溪鋼鐵學院的部分師生即并入學校。學校在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晨光主持下,步入發展快車道。由全國各地引進大量人才,充實教員隊伍。購入大量土地,興建教學樓館,并預備將學校辦成萬人大學。后文化大革命爆發而終止。
1963年,冶金工業部下達“一定要把鞍山鋼鐵學院辦好”的指示精神,并將學校改建為五年制大學。
1969年,冶金工業部將在鞍山的七所“鋼字號”院校合并為鞍山鋼鐵大學。與學校同根同源的由鞍山第一鋼鐵工業學校發展而成的鞍山鋼鐵學校并入。使學校成為我國第一所擁有從采礦、選礦到煉鐵、煉鋼再到軋鋼成材等完整學科專業鏈,專門為中國冶金行業培養急需專門人才的學校,其專業覆蓋了鋼鐵工業生產的全過程。
1978年, 冶金系李文忠、康日章的“高爐熱風爐陶瓷燃燒器的研制與機電系趙同光的“晶體管數字式游絲定長儀及成套設備”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同年9月,《遼寧科技大學學報》前身《鞍山鋼鐵學院學報》創刊。
1980年,冶金機械、工企電氣化兩個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學校冶金機械學科正式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爾后,工企電氣化、鋼鐵冶金、金屬壓力加工、煤化工等專業相繼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進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