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跋涉,歲月流金。懷化學院坐落于“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之城——湖南省懷化市,染雪峰山之靈秀,汲?水河之神韻,是祖國“西南明珠”里的一所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學校創辦于1958年,始名為黔陽師范專科學校,1982年原湖南農學院黔陽分院并入學校,1983年易名懷化師范專科學校,1998年開辦本科教育,2000年黔陽師范整體并入學校,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為懷化學院,200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22年入選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2023年獲批首屆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及湖南省高校知識產權中心。近年來,學校還先后獲評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湖南省文明窗口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黨建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設有職能部門及教輔機構23個,16個學院(部),有在校學生的本科專業50個,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有園林、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生物科學、材料化學、化學、物理學、小學教育、公共事業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音樂學、學前教育、商務英語、體育教育、美術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食品質量與安全、風景園林、生物工程、生物制藥、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財務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制藥工程、網絡與新媒體、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舞蹈學、視覺傳達設計、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歷史學等47個專業面向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學校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匈牙利、烏克蘭、泰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37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合作辦學與學分互認、科學研究、教師培養交流、學生交流等方面已開展實質性合作。先后招收美國、西班牙、俄羅斯、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老撾、越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泰國、印度尼西亞、蘇丹、毛里塔尼亞、緬甸、安哥拉等17個國家留學生語言生、學歷生100多人。
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應用特色學科4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一流課程61門。
學校已建成16個實踐(實驗)教學中心,其中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基礎課示范實驗室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1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空間)4個;建有233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基地14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8個。學校擁有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國家民委懷化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湖南省民間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等2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民族醫藥研究與開發、中藥制劑與質量控制等2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
近五年來,教師發表的論文3586篇,其中高質量論文749篇,出版學術專著202部;獲授權專利1160項,專利轉化17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98項,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立項24項,其中2023年獲國家級項目8項,國社科5項,排名全省高校第13名;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項,其中獲省級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省級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各1項;教師發表教改論文512篇,主持省級以上教改課題203項,研究成果獲省級教學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9項;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一等獎27項、省級一等獎248項,獲獎數在全省同類高校中位列第一方陣;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銅獎12項,省級金獎8項、銀獎24項、銅獎43項,獲獎總數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學校已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6余萬人,其中一大批成為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或國內外知名學府和科研單位的教學、科研骨干。中國科學院院士席南華(78級)、著名作家王躍文(81級)、歌唱家陳思思(90級)、“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蔣悟真(92級)等優秀人才是其中的代表。
追求卓越,逐夢前行。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學校秉承“懷仁化物、立地仰天”的校訓,堅持“建應用型學科、辦應用型專業、做應用型研究、育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方針,確立“開放發展,快速跨越”的發展目標,立足懷化、服務湖南、面向西南、輻射全國,以實施校企合作為突破,開放辦學;以問題為導向,促進應用科學研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服務地方;以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做出貢獻贏得地位,朝著建設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