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保山學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創辦的“永昌師范學堂”,1978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保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保山學院,實行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2013年學校通過審核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4年學校獲選為云南省首批兩所“國門大學”基礎能力建設高校之一,2015年學校獲選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試點改革學校”之一,2017年學校獲選為云南省首批六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院校”之一,2017年學校經國務院僑辦批準為云南省兩個“華文教育基地”之一,2018年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8年獲評云南省文明校園,2021年學校進入云南省2021-2023年創建全國高校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候選名單,2021年學校獲批云南省碩士授予單位和學位授權點立項建設。2022年獲批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和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學校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務邊疆,輻射南亞東南亞;秉承“厚德、勵學、敬業、篤行”的校訓,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專業研究生教育。經過40多年的拼搏發展,為邊疆民族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建好家鄉、守好邊疆”的合格人才,為民族團結進步、生態文明建設和邊疆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努力做到“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十四五” 建設時期,學校將按照“一個目標三步走、五張名片八行動、四方多校國際化”的辦學思路,不斷提升內涵發展水平,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到2025年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力爭把學校建設成祖國西南邊陲最好國門大學、高黎貢山腳下最美高等學府、校地融合發展最優示范院校。
基本情況:目前,學校有建筑面積261267.36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48244.22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66748.03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513.42萬元;館藏紙質資源111.2萬冊,電子圖書85.43萬冊,電子期刊2495.81種。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48個本科專業,涉及文、史、理、工、農、法、管理、教育、藝術9個學科門類,招收來自全國6個省(市、自治區)和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全日制在校生13113人。現有教職工672人,其中專任教師648人(含外返聘),博士99人(含在讀),具有碩士學位教師385人,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4.45% 。
教學建設:學校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現有云南省專業綜合評價C類專業29個,1個國家級、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認證。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云嶺教學名師” 3人,“云嶺學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3個,“興保人才獎” 1人。擔任外校博士、碩士生導師30多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實驗實習實訓基地與技術創新服務中心2個,有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1個、有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1個、省級創新創業平臺(眾創空間)3個。與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實踐基地176個。近年來,共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云南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72項。
學科建設:學校堅持學科專業一體化、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理念,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力地支撐、促進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現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學科(B類高原學科)1個,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云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校地共建研究中心14個,校級科研平臺6個。學校與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合作共建“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保山分院”,加盟“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礎研究聯合專項資金”理事單位。2009年以來,獲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藝術基金項目22項,省部級項目61項,地廳級項目318項,橫向項目45項,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科研平臺建設項目18項,總經費達3820余萬元。出版學術著作107部,主編教材48部,發表學術論文4474篇,其中高水平學術論文438篇;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22年獲云南省社會科學獎一等獎。
對外合作: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大“國門大學”建設力度,樹立“大華文教育”理念,注重校校、校企、校政及國際合作交流。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云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與韓國明知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以及印度、孟加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我國臺灣地區多所大學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關系。積極發揮學科專業特色,打造國際學術和區域科技創新前沿陣地。開展了“中緬文化周”“滇臺高校學術文化交流周”等品牌活動。與緬甸珠寶總商家協會在緬甸密支那建立“中緬珠寶人才培訓基地”,為緬方培養寶玉石專業人才,為緬甸北部地區培養華文教育師資600余人次,承辦和協辦“中華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多期,接待營員數百人。
培養質量:學校堅持質量立校,深入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8年以來,連獲省就業創業工作創新獎、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先進集體獎、基層就業先進集體獎,已連續10年獲得“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本科生升學比例逐年升高,85%的學生扎根邊疆、服務基層,根據第三方調研情況,用人單位滿意度均高于96%。學校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先后獲批“云科保山珠寶產業眾創空間”(國家級備案)、“云科保山學院文創科技眾創空間”“三秋樹眾創空間”等國家級、省市級創新創業平臺及眾創空間。
社會聲譽:經過多年努力,學校建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先后榮獲“云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云南省普通高校資助工作優秀成果獎”“云南省普通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學習楊善洲精神教育實踐活動”獲得教育部第七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2018年獲云南省“平安校園”榮譽稱號;2016年獲保山市“文明單位”,2017年被云南省教育廳推薦參加50所“全國創新創業宣傳總結高校”評選;2018年獲“云南省文明校園”稱號,2021年通過省級文明校園復查,并成為云南省推薦2021-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候選單位。學校黨委堅持“政治為先、創新優先、實干當先、業績爭先、紀律在先”的“五先”導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五環同心、協同育人”的大黨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目前學校有3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21個基層黨組織獲選不同稱號的省級示范黨組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特色發展:學校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2021年,與保山市委市政府、云南省科學技術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保山市永子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掛牌成立“永子圍棋學院、數字經濟學院、高黎貢山研究院、中小學教師發展學院、兩山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等特色學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加快優勢特色學科建設,推動產學研結合,培養和匯聚更多拔尖創新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學校定位:
(一)辦學類型定位:地方性、應用型綜合院校。
(二)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專業研究生教育。
(三)服務面向定位: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務邊疆。
(四)學科專業定位: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應用、特色為導向,鞏固提升文、理、教育、藝術學科,積極發展工、管、法、農學科,形成需求驅動、動態優化的學科專業布局。
(五)人才培養定位:堅持立德樹人,構建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六)發展目標定位:到2025年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