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師范大學位于“塞外江南”——伊犁,是教育部、江蘇省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長期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扎根邊疆75載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7萬多名各類人才,據統計,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60%中小學老師均畢業于我校。為區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邊防鞏固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特別是為邊疆基礎教育事業做出積極貢獻,被譽為“天山腳下人才搖籃 伊犁河畔教育名校”。
歷史沿革:學校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新疆省立伊犁專科學校,1950年,除師范專業外,學校其他專業全部并入新疆學院(新疆大學前身),1953年更名為伊犁師范學校,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為伊犁師范學院。2006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伊犁師范大學。
辦學定位:按照教育部對我校的發展要求,學校確立了“以師范教育為主,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的辦學總體定位,明確了建設“扎根邊疆、服務邊疆的新時代高水平師范大學”的發展目標定位。
學科、專業設置:現有18個教學單位,57個本科專業,涉及10個學科門類。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法學、教育學、化學、生物學、馬克思主義理論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資源與環境,新聞與傳播、法律、旅游管理、教育碩士和體育碩士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49個二級學科(專業領域)。擁有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數學3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哈薩克語言)1個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物理學2個自治區緊缺人才重點專業;生物科學、應用化學、應用物理學3個自治區重點專業,法學、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小學教育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應用物理學、學前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哈薩克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學、音樂學、廣播電視學、環境科學、旅游管理10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幼兒園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經濟法學、幼兒園課程、復變函數、近世代數、心理學、中國畫技法、物理化學、經濟法學、聲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10門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
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378人,其中專任教師1050人。教職工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183人,碩士研究生學歷800人,在讀博士115人;高級職稱311人、中級職稱415人。另有兼職教師290人、“銀齡計劃教師”3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自治區“天山英才”—戰略科學家1人,“天山英才”計劃—教育教學名師1人、“天山英才”計劃—新疆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天山英才”計劃—自治區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自治區“天池英才”特聘教授8人,自治區教學名師2人,自治區教學能手9人;入選自治區“天山英才”計劃培養人選6人,天山雪松計劃1人,入選天池博士計劃10人。2018年以來,共引進“天山學者”高層次人才28人,先后聘任名譽教授9人,特聘教授32人,客座教授52人,外聘教師200余人。學校教師在各類教學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各類教學競賽獎多項。
科學研究:2018年以來,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909項,資助經費10681.77萬元,其中縱向項目1814項,資助經費9179.54萬元,橫向項目95項,到校經費1502.23萬元。共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勵27項;出版著作20余部;申請專利216項;發表論文4490篇,其中高水平學術論文691篇;被各級政府采納的咨詢報告13件。2023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社科基金5項,獲批國家藝術基金1項。
教學科研平臺:2023年新增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現在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37個,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含培育)9個,分別是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工程中心1個、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備案)、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培育)1個、自治區教育系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與實踐基地”1個、與伊犁州共建平臺1個;廳局級科研平臺1個,即自治區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伊犁州科研平臺3個;校級科研平臺24個。有自治區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
學生人數:學校面向全國26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455人,其中本科生23817人,碩士研究生1638名。有成人學歷教育學生5079人,成人非學歷教育學生3667人。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總面積85.2公頃(1278畝),教學及輔助用房18.12萬平方米,宿舍19.42萬平方米,有21個單位直屬管理的實驗中心,使用面積35521平方米。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85億元,教學實驗儀器設備15712臺(套),圖書館紙質圖書122.23萬冊、電子圖書44.26萬冊。電子數據庫28個 。
當前,學校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秉承“品正學實”的校訓,傳承“愛國、崇德、勤奮、求實”的校風、“學高身正、敬業樹人”的教風、“勤學敏思、尚德弘志”的學風,努力建設成在區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新時代高水平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