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簡稱東華理工,創辦于1956年,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劃”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國家新工科和新文科項目入選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國人民海軍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牢記服務國防軍工的使命擔當,為服務國家原子能事業發展而三遷校址、七易校名,堅持“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勢”的發展思路,高擎“核學”“地學”兩桿大旗,加速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不斷提升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國家國防軍工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26萬余名各級各類專業人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門領導、商界精英、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專家,為我國核大國地位的確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
學校現有南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3800余畝。設有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測繪與空間信息工程學院(北斗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軟件學院、理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文法與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余個教學單位。
學校現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9個本科專業(其中61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具有來華留學生招收資格。擁有“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學科3個,化學學科、工程學科、地球科學學科、環境與生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本科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專業被遴選為江西省高校星級專業,8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學校現有教職工219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8人,高級職稱人員714人(正高210人、副高504人),具有博士學位940余人,博士生導師128人,碩士生導師870余人,國家“杰青”、國家“優青”等國家級人才34人次,省級人才176人次。同時,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顧問等20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教授。學校持續打造“先進人物群雕”引領師德師風,涌現了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為代表的先進典型,以及“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先進集體。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9萬余人。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新工科和新文科項目、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名師等高水平教學資源和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擁有省級本科高水平教學團隊20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獲批碩士、本科層次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領域(專業)10個。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3項。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際國內各類賽事中,爭金奪銀,成績斐然,相繼涌現了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百米冠軍、國際原子能機構居里夫人獎學金獲得者等一大批優秀學子。學校被授予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等榮譽,獲批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省級眾創空間、省級創新創業學院。
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年均科研經費達2.8億元,總量位列全國170位以內,穩居全省前列。先后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際(地區)科技合作重點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與二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0余項。
經過68年的發展積淀,學校構建起以核學科為特色、以地學為優勢的學科專業群,建成了覆蓋核燃料循環前端和后端的“全鏈條”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體系。擁有“鈾資源探采與核遙感”全國重點實驗室、我國首個“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首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加速器中子源”科學裝置、“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創新研究中心、“核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在內的30余個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臺;擁有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6個。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南非、巴西、愛爾蘭、波蘭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在校際交流、師生與協同科研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獲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交流計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本碩博多層次的完整國際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接受外籍博士后進站工作開展科學研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金磚國家”創新行動計劃,承辦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孔子學院,開展對柬埔寨、納米比亞等國科技援外項目,促進科技成果境外轉化,與俄羅斯聯邦衛生部建立長期科技合作關系并成立“質譜科學與儀器俄羅斯研發中心”,獲批江西省首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先后有3位外國專家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學校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建立了緊密的科技合作關系,是IAEA“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協作中心”與“鈾資源勘查開發實踐中心”的成員單位,承擔機構的技術合作項目、國際會議及人才培養任務,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校是花園式校園,先后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江西省園林化單位”“江西省文明校園”,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與就業,就業率一直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被評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東華理工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四次、五次全會部署,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深入實施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確立的發展戰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核軍工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早日建成“行業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