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東南大學,1959年改為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之后辦學歷程艱辛曲折,校名幾經更迭。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重建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聯合舉辦貴州師范大學凱里學院,開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以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基礎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
黔東南大學
黔東南大學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日制高等學校。經中共貴州省委批復,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1958年6月8日行文,成立以宣傳部長朱玉增為主任委員,王耀倫、任澤農、杜興良為副主任委員,包括各方面代表王際魯、房本廣、郭建明、時朗泉、王洪林、黃惠、王洪勇、高惠民、蔣光榮、楊勝奎、錢懷剛、譚之鼎為委員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等學校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建校的各種有關事宜。
1958年8月15日,在鎮遠(現和平村禮堂)隆重舉行了黔東南大學的開學典禮。州委書記張金屏,州長王德安等領導出席并講了話,黔東南大學正式宣布成立。
1959年3月,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著重調整,鞏固,提高,適當發展”的方針。根據1959年8月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批準省高教委員會、省教育廳《關于整頓各地和省級各部門所辦高等學校的意見的報告》之精神,在州委、州人民委員會的具體領導下,黔東南大學作了如下調整:工業專科所屬建筑、化工和機械三科,合并到貴州機械學院(后為貴州工學院機械系);醫療專科的醫療科,部分轉入遵義醫專,部分回原單位工作,大部分并入黔東南衛生學校(保留專科學籍);保留師范專科,更名為“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
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
1959年8月,經過調整,黔東南大學保留的師專,更名為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
1960年1月31日,黔東南州人民委員會辦公室在批轉黔東南州教育局關于1960年起在凱里新建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的報告時說:州委決定從1960年起在凱里興修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按2000人以上的限額作規劃,投資額約200—250萬元,校址確定建在州體育場背后山沖里。黔東南師專平面布置圖已由黔東南州建工局規劃科于1959年12月1日繪制完畢。后因學校停辦,該規劃未能實現。
1961年8月,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停辦,更名為“黔東南中學教師進修學校”,并搬遷至凱里與凱里師范學校合校辦學。
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沿用黔東南大學的管理體制,設中國共產黨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總支委員會、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校務委員會。
黔東南州中學教師進修學校
1961年8月,黔東南師范專科學校更名為“黔東南州中學教師進修學校”,由鎮遠遷至凱里,與凱里師范學校合校辦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
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校長席普彬兼任黔東南州中學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及附屬小學校長,饒守先任副校長。
黔東南州中學教師進修學校第一屆校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是:主任委員席普彬,副主任委員羅希賢,委員孫象乾、蘇永新、張國鈞、沈克剛、高平叔。
1962年4月,教職工有31人。至6月,有40人。學員有39人,其中文史20人、數理19人。
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
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的前身是貴州省凱里民族師范學校,1961年5月改稱該校名。1956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時,在凱里(今文化北路22號校址)創辦貴州省凱里民族師范學校。初建時,由于校舍未竣工,1956年秋新招初師部150名學生在貴州省鎮遠師范學校寄讀一年,1957年秋回校就讀。1958年秋貴州省鎮遠師范學校(1936年—1958年)并入;1958年12月黔東南民族語文學校(1957年7月—1958年12月)劃入;1961年8月黔東南州中學教師進修學校(1961—1962)遷入,合校辦學;“文革”期間曾更名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紅衛師范學校;1975年7月舉辦“五·七”大學師范分校,稱為貴州省黔東南“五·七”師范大學(1975—1977);1977年舉辦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1978年4月,以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為基礎恢復重建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自行撤銷。另外,1984年在凱里市龍溪路26號新建的“凱里民族師范學校”與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沒有歷史關聯,但2006年撤銷后并入凱里學院附中。
貴州省黔東南“五七”師范大學
貴州省黔東南“五·七”師范大學成立于1975年7月,當時,按照毛澤東主席“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五·七”指示精神,在凱里師范學校創辦“五·七”大學師范分校,稱為貴州省黔東南“五·七”師范大學。“五·七”師范大學的經費由州教育局管理。首屆招收一個生產知識班30人(理化班),擬培養兩年后回農村中學擔任民辦教師。招生采用推薦制,先由生產隊、生產大隊推薦,公社保送,縣教育局根據分配名額選送。“文革”結束后,“五·七”師范大學即自行撤銷。
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
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1月11日,省文教辦決定,在貴州省凱里師范學校校址上舉辦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納入當年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當年高考及招生在冬季和次年春季進行,錄取的學生1978年初入學(算1977年指標)。當時根據師資力量及辦學條件,先設置中文、數學、物理三個專科,另試辦一個化學中專班,學制均為2年。1977級大專班197名在校生1978年冬季成為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的首屆學生。
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977年,全國高等學校恢復統考招生。1978年1月11日,在凱里師范學校舉辦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并在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的基礎上積極籌辦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1978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恢復重建。
1993年6月2日,根據國家教委《關于調整西安航空工業技術學校等七十五所普通專科學校校名的通知》,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更名為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5月8日,州人民政府決定:黔東南州商業技工學校劃入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5月2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州師范大學與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在黔東南民族師專合作舉辦貴州師范大學凱里學院,實行“一校兩牌”,開展本科教育,培養本科學歷中學師資。2006年2月14日,國家教育部批準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本科層次的凱里學院,同時撤銷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建制。
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1980年之前在中共黔東南州委領導下,由州教衛辦管理;1981至1983年改屬貴州省高教辦領導并實行統一管理;1984年機構改革后,改由黔東南州和省教委(省教育廳)雙重領導,即實行“省地共管,以地為主”的管理體制。
1978年12月,建立校黨委,實行黨委對學校的直接領導。1984年起,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凱里學院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關于同意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凱里學院的通知》(教發函[2006]38號)決定,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凱里學院,凱里學院系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由貴州省領導和管理,實行省州共建、以州管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規模暫定為6200人。2006年4月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決定將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凱里學院(黔府函[2006]53號)。
凱里學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2007年7月—8月,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配備了凱里學院第一任領導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