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學科: 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林學
主要課程: 生態學、森林環境學、植物學、保護生物學、測量與遙感、土壤學與地質基礎、土壤侵蝕原理、沙漠化原理、水力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地理學、環境監測、水上保持原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水土流失與荒漠化動態監測、草場經營與牧草栽培學。
教學實踐
包括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生態學、森林及草場培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規劃、設計、施工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生態學、森林及草場培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水上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水上流失與荒漠化的監測、防治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備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林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規劃設計方法和監測、評價技術;
4.具有應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大與荒漠化的基本能力以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5.熟悉我國林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水上保持與荒漠化監測防治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有關國際公約;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8.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