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讓人仰止的高處遷移到平易近人的平地,仍然保持“儒雅博藝,利民興邦”的傳統,仍然堅守自己的教育信仰,以仰望天空的高遠志向,堅定不移的高昂志氣,樂此不疲的高雅志趣,培養氣度溫文爾雅,本領多才多藝,對自己負責,自強不息,對社會負責,厚德載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事實上,禺山高級中學真正的“中學”經歷時間并不長,前身是番禺師范的她,2000年才從師范轉制為普通高中,并改名為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如此看來,才不過十年的時間。
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因此而忽略她的實力,如果你了解了她的歷史發展,便會發現,禺山高級中學的厚重歷史可以與廣州眾多百年名校相媲美,因為到今年為止,她已經擁有104年的文化歷史。百年名校的風采,從進入學校的一剎那可感覺到,從學校師生的言談舉止可觀察到,從一批批杰出校友的事跡中可看到。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這里走出的杰出校友有國家領導人王首道、抗日烈士王文山、嶺南畫派著名畫家葉少秉、香港著名畫家及教育家劉秉衡、音樂家周國瑾、文學家陳殘云、醫學家羅力生、科學家黎樵燊等。
轉制之后,學校在2003年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目前正在通過示范性高中初級督導驗收,高考成績卓越斐然,各類榮譽層出不窮。
由師范成功轉制辦普高,均源于學校淘漉百年辦學歷史積淀,萃取優秀教育文化精髓,而凝華成的“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從確立校訓那一刻開始,禺山人一直遵照校訓的豐富內涵,用仰望天空的高遠志向,及堅定不移的高昂志氣,樂此不疲的高雅志趣,成為一位氣度溫文爾雅,本領多才多藝,對自己負責,自強不息,對社會負責,厚德載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我們把這些歸結為,一所名校的信仰追求。
“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體現了禺山師生仰望天空的高遠志向、堅定不移的高昂志氣、樂此不疲的高雅志趣以及“尚德尚能,奮發有為”的自強精神,而禺山高中師生將校訓在日常行為中具體實踐,便是學校最與眾不同的辦學特色。
名校速遞:禺山高級中學的前身是番禺師范學校,學校2000年才轉制為普通高中,改名為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請問這當中經歷了怎樣的思考探索?擁有百年歷史的禺山高中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什么樣的辦學特色?校長個人對禺山高中又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黃煒添: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 禺山高中從來就是有思想有信仰的,由師范轉制辦普高,是拋棄自己的傳統,加入應試獨木橋上的競爭,還是發揮師范的素質教育優勢,鋪設現代教育的多維立交橋?禺山人經過上下求索,毅然選擇了后者。學校上承番禺學宮的儒學淵源,中繼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革命傳統,下續嶺南文化兼容并包的開放精神,在百年辦學歷程中,成為嶺南文化一脈,“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敢為人先,潤物無聲”,為番禺乃至珠江三角洲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教師。悠久的辦學歷史與優良的素質教育傳統,是我校新時期改革發展的資源優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是我校創建示范性高中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
學校在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熱心參與下,淘漉百年辦學歷史積淀,萃取優秀教育文化精髓,凝華成“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儒雅”,即溫文爾雅的氣度;“博藝”,指多才多藝的本領;“利民興邦”,意為讓人民受益,使國家興盛。“儒雅博藝”表示修身進學,自強不息,對自己負責;“利民興邦”表明經世致用,厚德載物,對社會負責。“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體現了禺山師生仰望天空的高遠志向、堅定不移的高昂志氣、樂此不疲的高雅志趣以及“尚德尚能,奮發有為”的自強精神,而禺山高中師生將校訓在日常行為中具體實踐,便是學校最與眾不同的辦學特色。
“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源于學校的歷史傳統,禺山高中秉承了番禺學宮800年儒學淵源。儒家設計的經典人生道路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原番禺師范應清末風雨飄搖之時急而生,培養啟迪民智的教師。在風起云涌的大革命時期,更是肩負培養利民興邦學子的重任。毛澤東在番禺學宮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周恩來、郭沫若、何香凝等一代宗師儒雅垂范,毛澤民、王首道等莘莘學子文武兼備,他們從這里奔向全國,開創領導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事業。這段彪炳史冊的經歷對禺山影響至深:如果沒有“儒雅博藝,利民興邦”,就不會有周國瑾等一批學子奔赴延安,毅然投身抗日的行動;就不會有王文山開辦農民學校,組織抗日救亡的英雄壯舉;就不會有王江、楊孟、周紹松等大批禺山之子投身解放戰爭,成為清匪反霸英雄;也不會有享譽國內外的葉少秉、陳殘云、羅力生、黎樵榮等大批藝術家、科學家的誕生。當前,“儒雅博藝,利民興邦”的校訓已成為生命力強健的學校文化基因,成為學校對外宣揚的最好解說詞,在禺山高中傳承。它深入師生人心,活躍在校園里,活躍在學生和教師的言談與行動中。它已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和一種優秀傳統,成為引導全體師生奮發向上的行動指南:當知道中國西部嚴重缺水,校友李坤儀走出自己在北大的小家,為國家“母親水窖”工程奔走呼號;當西藏、烏魯木齊發生暴亂,禺山新疆班、普通班學生緊密團結,堅決維護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當四川汶川突發地震,禺山教師積極獻血,師生踴躍捐款救困,大愛無疆。
我喜歡禺山高中,不僅因為她是我的母校,也不僅因為她有高度現代化的校舍設備,更因為她從讓人仰止的高處遷移到平易近人的平地,仍然保持“儒雅博藝,利民興邦”的傳統,仍然堅守自己的教育信仰,以仰望天空的高遠志向,堅定不移的高昂志氣,樂此不疲的高雅志趣培養氣度溫文爾雅,本領多才多藝,對自己負責,自強不息,對社會負責,厚德載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潛能”轉化工程,既補齊了一些學生的發展短板,也讓一部分學生獲得了一技之長,形成了禺山高中低進高出的教育效率:學校轉制后的生源只列番禺區的第五、第六名,而從2003到2008年共六屆高考中,四屆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名校速遞:為了踐行“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精神,學校具體實施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黃煒添:為了把“儒雅博藝,利民興邦”校訓貫徹到辦學實踐,也為了克服“應試教育只重分數不重學生成人成才,只重考試不重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辦學片面性,禺山高中提出了“學校發展,教師成功,學生成才”的辦學理念,并積極探索,認真實踐。
首先,學校在番禺區政府投入巨資建設新校園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的自然河涌、園區廣場、樓廊棧道,以靈秀、愜意、溫馨為基調,以河流、廣場、校道為分隔,以橋、岸、場、苑、平臺為背景,以古樹花草為聯綴,創建了既有濃郁現代氣息又有嶺南特色的雅致校園。一河、兩岸、雙橋,書聲、舞影、琴聲,詩情畫意,新銳大氣。精心打造的數字禺山、書香禺山、詩意禺山,既體現了“儒雅博藝”的舒徐魅力,也撐起了“利民興邦”的磅礴底氣。
第二,在全校開展再接再厲“奮發有為”行動,促進干部教師專業成長。一是干部引領,帶頭做好“六到”:教育方針政策帶頭學,旗幟鮮明要“講到”;更新觀念,勤于思考,決策提前要“想到”;深入實際,密切聯系師生,存在問題要“看到”;發現問題,不回避矛盾,及時糾偏要“管到”;克己奉公,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要“做到”;帶頭教改,注重行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成效要“收到”。二是激勵教師,專業成長。學校通過“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專業技術職務競聘工程”、“校本培訓工程”等系列措施,引領教師向專業型和科研型方向發展。“學習給條子,進修架梯子,教研搭臺子,工作壓擔子,講學讓路子”——“五子登科”,培養出了一批名師:王聯新老師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楊智老師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黎新宇、王心朗、黃煒添等老師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