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左右,今年的高考成績將揭曉。有些考生可能如愿以償,有的考生可能會對結果失望。那么,考生和家長又該怎樣去面對呢?
有調查顯示,在高考中,“發揮失常”、考不出平時水平的學生占到20%左右,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優秀學生。心理專家認為,這跟家長的教育模式、自身的信心不足、絕對化觀念有很大關系。
“特別在重大考試中失利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心理素質比較脆弱,因此,家長和社會的幫助就尤為重要。”椒江教育心理咨詢站的老師這樣說。
從往年看,高考成績出來后,一部分考得不理想的學生將面臨許多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周圍環境,也來自自身。他們有可能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甚至出現“自閉癥”現象,把自己關在家中,不敢見人。
“如果這些考生不及時調整心態,很有可能會因為長期心境低落,引發抑郁癥。”心理老師建議,家長要幫助考生加強自我調理、釋放情緒。
“家長要先冷靜下來,用理性的心態對待孩子,不要光嘴上說考不好沒關系,心里的焦慮卻一覽無余,孩子會感受到。他們可以鼓勵孩子把煩惱說出來,或盡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郊游、讀書、打籃球、游泳、聽音樂,看看小品甚至做點家務等,都是科學的釋放壓力方法。等孩子情緒穩定后,再做出合適的決策。”
而對于考得好的考生,則應該保持良好心態,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準備。“不管考生成績如何,都可進行適當的鍛煉,同時保持‘調整性學習’,不要完全丟掉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