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有家庭不良教育的潛移默化影響,學校教育失衡的影響,也有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因素不同程度地腐蝕著學生的心靈,從而導致誠信的失范。高校作為大學生的直接培養和教育者,對誠信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鑒于此,從學校的角度探索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的對策.
第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無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觀念。
首先,以兩課為主渠道,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新內容。結合兩課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學生認識到,樹立較高的誠信意識,這不僅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也是走上社會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讓大學生懂得,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經濟社會的道德底線。在法制社會里,誠信既是道德問題,又是法律問題,法律是一種最低的道德準則。
其次,豐富校園誠信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誠信教育的重要載體,可將誠信教育的深刻性寓于各項活動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之中,潛移默化地將誠信觀念融入到學生內心深處。如定期召開誠信評議會、討論會,舉辦誠信專題講座,進行無人監考活動,開展誠信征文或演講賽、“個人求職不摻水”簽名、“遠離作弊”考風考紀教育“、誠信校園”文化節等活動。通過誠信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誠信。
最后,建立誠信教育網站。利用網絡媒體的力量,在校園內部建立誠信教育網站,讓學生通過無記名對不誠信行為進行舉報。充分利用學生勇于在網上發表自己見解和看法的特點,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層次上,還應當在實施教育的動態過程中,適時把握學生的誠信狀態,并根據大學生的信用情況建立起大學生個人信用檔案,也就是形成并完善一個有效的記錄機制。內容應包括:大學生本人承諾書、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成績、健康狀況、經濟狀況、信用記錄等。學生在拿到檔案的第一時間,就要在誠信大學生承諾書上簽字,樹立起誠信的觀念。
第三,建立切實可行的誠信評價體系。基于誠信檔案,對學生誠信狀況按級別科學分類,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標準,建立誠信測評體系。在高校成立相應的大學生誠信度的評估部門,構建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系。首先要確定誠信度測評的要素,可以把誠實、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質列為測評的主要要素;其次,確定誠信度測評體系各級指標,即每一項指標定出不同級別的標準,以便參照定位;最后,選用誠信度測評的途徑,可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議三種方式。通過運用誠信度測評體系可以考核學生過去、現在的誠信狀況,并將結果記入學生個人誠信檔案。
第四,完善的誠信監督和懲罰機制。高校的紀檢部門建立科學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用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誠信品質。每年定期檢查、核實相關職能部門對學生誠信品德的評價狀況,收集師生反映的情況匯報。把教育和處罰結合起來,要建立健全失信懲罰機制,針對違反信用以及欺騙、制假造假的行為,學校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條例和管理規定,要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讓那些失信的學生及時品嘗失信的苦果而遵守誠信做人的道德底線,以免將來給國家、社會、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
總之,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需要全民參與。全社會要形成統一的道德風尚,柔性的道德要與剛性的法律,維護公共道德秩序,約束非誠信的行為,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