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謀求學校的長遠發展。學校管理者應站在時代變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來確定教育改革的方向與學校發展的目標。目前,高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社會、家庭對優質教育的巨大需求。那么,學校如何滿足這種需求呢?學校如何提供怎樣的優質教育呢?從現實的角度看,優質教育是一種稀缺資源,國內外都存在“擇校”的現象,在尋求優質教育上家長往往會表現出不理智,甚至有點瘋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在積極尋找辦法和措施予以解決。因此,我們要分析當前的教育形勢、學校所處的社區環境和生源的變化,來確立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在管理思想上要謀求學校的長遠發展,而不是只把眼睛盯在當前的升學率和上線率上。
3.要克服學校管理中的思維定勢。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前者說的是一種思維定勢,后者要求我們跳出“圈子”來看學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學校管理中思維定勢。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跳出圈子,靜心反思,認真總結,在“疑無路處”,找到“柳暗花明”,努力躍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4. 要樹立“六種意識”。 一是服務意識。管理就是服務,就是為教師、學生的發展提供教育服務。二是品牌意識。校長和教師要切實保證學生這一“產品”質量,不斷增強學校的品牌效應。三是市場意識。校長和教師眼中要有市場,這包括生源市場、師源市場和其他教育資源市場。四是競爭意識。學校要確立一流目標,參與教育市場競爭。五是規則意識。要遵循各個層次學校約定的競爭規則,認真履行承諾,不能采用非正常手段參與競爭。六是危機意識。要考慮到學校可能遇到影響學校發展的各種生存問題,要居安思危,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三、普通高中管理創新的內容及策略
首先是管理制度創新。制度創新其實就是要實現“管”和“理”本來面目的回歸。“管”重在控制,旨在約束行為,形成規范,是管理的基礎,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理”重在協調,旨在理順關系,形成合力,是管理的靈魂。強“管”不可缺,柔“理”價更高。“管”“理”并舉、剛柔兼濟要求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統攬而不包攬、果斷而不武斷、參與而不干預,既全面負責,又授權、分工,做到層層負責,使各層次、各職能部門,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又保持相對獨立,各盡其責,各顯其能。要大膽實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用制,把競爭機制融于學校管理之中,使校長的負責意識,教職工辦好學校的民主意識,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助手意識,都得到創新。不斷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勞獲酬,優質優酬,多勞多得,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鍋飯現象,不斷提高教師待遇,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要建立起合理的評價和考核制度,以合理的激勵保證管理不斷創新。
其次是管理過程創新。新課程最終的實施者是教師,學校發展的動力也是教師。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管理從根本上說就是對人的管理,管理過程就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組織和協調,本質就是發現優勢、調動人的積極性。所以,過程創新必須堅持“三先”原則: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作為管理者,首先必須調查、了解、研究每一個教師,知其需、明其欲。并在了解個體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第二要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要相信他們的進取之心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愿望。校長要以多種方式激勵教師,且要做到“頌善于公堂,規過于密室”,充分尊重教師的人格尊嚴。另外,管理者要積極創造一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始終營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要使每一位職工清醒地認識到,事業是共同的事業,學校發展關乎群體的利益和前途。
第三是方法創新。新課程、新形勢期待管理方法的創新。管理方式應從一元到多元,從直接到間接,從控制到服務,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管理重心應由關心客觀的事到關心主觀的人,由關心卷面分數到關注人的發展,由關注教學結果到關注教學方式;校長在工作方式上要努力實現學者、研究者、實踐者的角色轉變,要始終保持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示學者型校長的新形象;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堅定不移地抓課堂教學、文化建設、人才培養,做與時俱進的研究者;更要抓校本教研、師資培訓,參與課程開發,做真抓實干的實踐者,努力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綜上所述,社會需求是不斷地在變化,學校管理如果不能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貢獻,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則無法應對新的挑戰,也無法取得管理的績效,學校就沒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努力創新學校管理,積極引入和強化質量意識、經營意識、競爭意識,不斷提高學校核心競爭能力,才能使學校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促進學校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