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解析典型,凸顯主題
契柯夫是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于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后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魯迅創造典型常常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這“種種人”又“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
因此,讀他的《阿Q正傳》要進行反復的揣摩,深人的理解才能讀出阿Q的典型意義來。通過反復的解讀,你會發現“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華民族所特有,似乎是人類普通弱點的一種。至少,在“色厲而內荏”這一點上,寫出了人性的普通弱點來了。阿Q性格的特殊并不在于他所代表的農民以外的人群而言,而是就在于他所代表的農民中,他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奴隸的失敗主義的精華,奴隸的被壓迫史,才真是阿Q主義的產生史。阿Q是一個物質上受到殘酷剝削,精神上受到嚴重摧殘的農民的典型。其實,何止是《阿Q正傳》,大凡世界上優秀的文學作品,都需要我們反復閱讀,才能讀出作品以及作品形象的典型意義來。
5、披文滲意,融情共鳴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認知語文教材的過程,也是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漸認同,逐漸被熏染的過程。由于受學生知識經驗、閱歷深淺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獨立及時而正確地領悟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教給學生體情的方法,培養學生悟情的能力,為學生較好地表達情意醞釀情勢。
在上《一碗陽春面》的時候,讓學生唱起《愛的奉獻》和《好人一生平安》的歌;上《沁園春?長沙》,讓學生當“導演”設計鏡頭,“拍攝”詞TV;上《祝福》,讓學生圍繞著"誰是兇手"的問題展開“法庭辯護”;上《屈原》,讓扮演鄭詹尹的學生揣一紙“密令”,扮演嬋娟的學生懷一卷《橘頌》……印象很深的是,在上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說《一碗陽春面》的時候,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感人語句,讀一讀,并聯系自我談一談體會.小說描述的是母子三人面對艱難生活而不屈服,在充滿喜慶的大年夜“頭碰頭”吃一碗陽春面的故事,感人之處很多.有一位學生由母子三人的穿著(母親是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孩子是嶄新的運動服),講到自己每到新年都要穿上新衣坐到母親膝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