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名師們的經驗,看看身邊有成績的老師們的做法,不難看出他們除了擁有淵博的知識,或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或具備獨到的教學藝術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關心熱愛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我們把這種情感叫做“親和力”。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具備的。
親和力是師生交流溝通、達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本條件。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面對面的與學生交流、溝通、做到無話不談,心心相印。尤其教育問題學生時,更應做到這一點。在教育學生時,我們絕對能夠做到“面對面”,但是往往做不到真正的交流與溝通——師生間毫無芥蒂地說心里話。溝通不了的根源在于老師:他們在于學生交談時,愛心不足,面目全非,而學生一方擔驚受怕,文過飾非,結果是老師生氣,學生憋氣,也解決不了問題。要與學生達成共識,關心、尊重是基礎;理解、信任是關鍵;誠懇、耐心是途徑。
親和力是教師充分展現個人才華、傳播知識、創造和諧氛圍、提高教學效果的基本條件。教師課堂教學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是學生認真聽講。顯然,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解決如何讓學生聽課的問題。一個好教師比有吸引學生的好方法:淵博的知識、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方法、清純流暢的語言表達、端莊大方的外在形象都是吸引學生的閃光點。但是這些閃光點閃光的條件,仍然是教師的親和力。設想一個教師,如果表情冷漠、缺乏耐心、語言犀利、甚至挖苦體罰學生的話,即使你的知識再淵博、手段再先進、形象再灑脫、方法再多樣,學生也不買你的帳,因為他們不愿意做被施舍、被凌辱的奴隸。
親和力是實現新課標的基本條件。新課標教學觀認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在多元互動教學中,教學互動主體不斷變化,學生也是老師,老師也是學生”。要實現互動教學,教師必須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寬松愉快的可以交互作用的互動教學環境”。新課程教學觀要求教師是一個學生間的特殊學生。因此,需要我們教師要民主不要壟斷;要寬容不要苛求、要走進學生、融進學生,不要恪守師德尊嚴、高高在上。否則你就無法參與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學生,也就無法完成新課程下的教學任務,實現新課程的育人目的。最多不過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在新課程中走上絕路。
總之,親和力是教師的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座通向教學成效的橋梁,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擁有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