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要達到此目的,并不是通過欣賞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的達到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因此,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
事實上,在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情況卻十分尷尬。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大多數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很難長久保持,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究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術欣賞沒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讓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無味。這一問題不僅困擾著學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情緒低落,同樣,也困擾著教師,尤其是在強調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沒有哪位教師應該給學生設計一個“公式”,去解決美術欣賞中的這一難題。如果真的這么做,不僅是錯誤的,還會與美術欣賞的目的背道而馳。那么,作為教師應該怎樣去把握好每堂美術欣賞課呢?
一.培養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
1.引入與美術作品有聯系的事物或知識
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本身往往隱藏著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賞無定法”,也給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的創造提供了無限空間。相傳唐代書法家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擔夫爭道,而提高了書藝;懷素觀夏云多奇峰、夜聞江濤,啟發了書法藝術的靈感等等。這些事例,告訴我們既然美術欣賞沒有固定方法,我們何不通過引入與美術作品有聯系的事物或知識,來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以達到欣賞的目的。如在《中國工藝美術》一課中,對于瓷器、青銅器、玉器的鑒賞,很多同學感覺枯燥無味,尤其是青銅器中很多器皿的名字,學生都覺得很難記,因此我應用了,課堂競猜的形式,把器皿的名字打成卡片,同時把學生進行分組,采取小組競猜的方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們的記憶。
同時在講授每個器皿時,我還盡量的多查閱一些相關的背后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每件藝術品的來歷,這就需要教師花大量的功夫來做課前準備,對作品做到少而精,知識要有條理性,這樣學生們記憶起來就很方便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同學們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而且也便于他們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教學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多元化的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也是這樣,如果有著精彩的導入,那么接下去的教學也就能比較順利地進行。在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作品時,要讓這些生活在現代都市中,喜歡穿牛仔服和玩電動玩具長大的高中生去關注并認同民間美術,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必須精心設計好本堂課,采用現代中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才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如講述《中國陶瓷藝術》時用了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并配上古典的、有中國特色的青花瓷圖片,并且還深入挖掘了歌詞的含義,學生在理解的同時也被青花瓷的美所吸引,注意力很集中,所以教學效果也非常明顯,在教學中視頻導入、故事導入、藝術品導入等模式在高中欣賞課的靈活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較好。
3、在欣賞課中體現自主性
美術欣賞課是門特殊的學科,頗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既然是欣賞課,欣賞的過程中必然有爭論。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形式的展現中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在欣賞教學時,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如在教授《新藝術的實踐》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收集、閱讀現代藝術。讓每名同學選擇一幅你認為屬于現代藝術的作品,課堂上先由學生 談感受,教師在針對學生現有的對現代藝術的理解,做小結,并結合作品講授,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對現代藝術的觀點闡述,同時可以展開討論,如“藝術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此外還要盡量為學生多提供表現的機會,如在學校定期漫畫比賽、校園美術節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熱點話題”:如“我們的校園藝術”、“我與畢加索”、“新世紀暢想”等,促進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校園的藝術氛圍。
美術欣賞課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例如:在教材《中國民間藝術—皮影戲》一課中,我自制了課件。首先,我安排了最具代表的人物林風眠的畫作為課件的開始,他的藝術靈感是來自中國皮影戲的,接著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陜西皮影和河北皮影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伴隨著皮影戲獨特的舞臺音樂和具有地方方言的解說詞,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我就皮影戲特色及人物事件組織課堂討論。同時教師還要想辦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如用老師自制的皮影做道具,利用幻燈機的光線做影子,讓學生體會皮影藝人的舞臺感受,也可找學生現場配音,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對皮影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一動起來就會亂,這就需要老師的調控、引導,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樣,造成教師的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局面,欣賞課變成了“講賞”課。然而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知識的占有人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的人,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
可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2)在出示欣賞作品后,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后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4)必要時,對于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鍛煉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