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一座美麗的生態島。也許是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給了學校開展人文教育的天然“陽光”和先天“優勢”。
不過,更讓人信服的是,他們把人文教育作為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引擎”,傾注了后天的“努力”和“心血”。作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崇明中學盡管地處遠郊,但濃郁的人文教育氛圍,猶如生態島那般清新。學校每學年定期開展女生節、藝術節、科技節、合唱節、體育節、讀書節等專項活動,讓學生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接受熏陶、鍛煉能力。5月高二學生成人教育月活動、7月“崇明百里行”社會實踐考察活動、9月革命傳統主題教育活動等,成為學生展示才華、全面提升人文素養的大舞臺。
在這里,人文素養沃土深深“澆灌”,人文營養乳汁綿綿“滴灌”,催生了一批“人文達人”。
情景鏡頭 語文三大賽事“大滿貫”
“崇明中學的學生真會寫,又能辯,在市級層面組織的征文和辯論賽中,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而且成為‘獲獎專業戶’”,一位經常應邀擔任評委的老資格語文名師,脫口而出這樣說。
現代文、古詩文、作文,俗稱為上海市語文學科的三大競賽。在這三大競賽中,近幾年由該校語文教研組輔導的學生參賽成績喜人。其中,2007年古詩文競賽有3人獲一等獎,22人獲其他等第獎,積分列全市第一;2009年現代文競賽有3人獲一等獎,21人獲其他等第獎,積分也列全市第一;2010年作文競賽有6人獲一等獎,13人獲其他等第獎,積分同樣為全市第一。至此,學校在這三大競賽中贏得了“大滿貫”。單單作文競賽的6個一等獎就引發了上海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中文自修》2011年第1期對學校獲獎情況和6名同學作了專門采訪和報道。
難道,人杰地靈的崇明就該出能言善辯的達人嗎?到過這所學校,并與學生接觸過的人,后來都會發現得獎背后的事實,原來學校的人文教育特別有韻味和妙招。
人文教育的“背景”:在校園環境上盛開經典文化
學校深知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育人的影響,因而將經典文化有機地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體系之中,立意高遠,內蘊厚重,賦予整個校園以教育靈魂。10尊中國古典名人塑像,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文明;教學樓、辦公樓走廊過道懸掛的古典詩詞名言警句、名人字畫,激勵人心、催人奮進;噴水池邊“仁、義、禮、智、信”五常柱,巍然屹立,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首任校長曹柄麟先生的青銅雕像,啟示著學生時刻銘記歷史和社會賦予的責任。這些經典元素為校園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感染、引領學生通向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人人爭取成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畫外音:豐富實在的校園文化布置,起到了傳播人文精神的作用。這樣的“背景”有潛移默化的滲透功效。
人文教育的“載體”:在課程活動上汲取經典文化
研讀傳統經典,傳承民族文化。該校從2007年起,隨著《兩綱》教育的掀起與全面鋪開,在縣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在縣德育室的精心指導下,“走近中華經典文化”活動已成為學校開展民族精神教育,進行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抓手。文化育人、文化育德,已漸成學校德育的特色,學生提高了人文素養,夯實了國學基礎,吸取了文化精髓,陶冶了道德情操,改變了行為習慣。
以校本教材《古詩詞200首》和《走近經典古詩文》為主要抓手,引導學生誦讀經典詩文。語文組按照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主線,精心整編,形成篇章:高一年級《勸學勵志篇》、《修身禮儀篇》,學習目標:正其身,端其形,立大志,樹雄心。高二年級《田園風光篇》、《親情友情篇》,學習目標:理解并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尊重自然規律,學會人文關懷,培養開闊視野,關心人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高三年級《愛國愛民篇》、《軍旅生活篇》,學習目標: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樹立為國分憂、為民解困的負責思想,增強國家意識,培養愛國情懷,強化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定量自學 高一新生進校之初就人手一本《古詩詞200首》和《走近經典古詩文》,用于高中三年閱讀。語文教師以一個星期為單位,給學生布置誦讀內容,提出誦讀要求。如《勸學勵志篇》、《修身禮儀篇》每星期給學生布置四小篇(首),要求學生每天抽5—8分鐘的時間進行誦讀。
集體誦讀 學校要求每位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對讀本的每個篇目都能熟讀成誦,為此每周二、四的早讀課上,由語文老師組織全體學生誦讀本年級相關篇目。學生在每次課前要集體誦讀,一方面鞏固前面的內容,一方面也背記本周的內容。在早讀中,老師還引導學生變換方式進行誦讀,以增加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經典剖析 每周四中午的午會課時間,由語文教師對詩文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語文組經過集體探討后圈劃一定量的經典的傳世名篇,要求學生能背誦默寫,使學生不僅能誦之于口,而且能熟稔于心,并最終流淌進自己的思想血液里。
教學滲透 語文教師將讀本的教學與現行教材基礎篇目的教學互相滲透,并且按照《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要求,將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滲透于經典古詩文的教育教學中,以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
拓展選修 學校注重在拓展型課程教學中滲透經典文化知識,鼓勵教師開發相關拓展型課程,有計劃地每學期安排一定數量的課程供高一、高二年級有興趣的學生自主選修,最近三年來每學年都有200人次左右的學生選修10余門相關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