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最近發表評論員文章,要求管理者“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文章指出:“有利益的表達才有相對的利益均衡,有相對的利益均衡才有長久的社會穩定,盡可能多地傾聽社會各方面的聲音,對于維穩大有好處。在眾聲喧嘩中,盡可能打撈那些沉沒的聲音,是社會管理者應盡之責。”
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也不妨想一想:我的班上有沒有沉沒的聲音?我該如何“打撈”那些沉沒的聲音?我該如何處理那些沉沒的聲音?
首先,班主任要廣開言路,還政于“民”。也就是要讓全體同學、家長、任課教師都擁有對班級管理的話語權。尤其要鼓勵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散漫、性格內向、謹小慎微、沉默寡言的學生大膽表達;尤其要鼓勵家庭條件差、社會地位低微、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踴躍發言;尤其要鼓勵音樂、體育、品德、科學等所謂的非考試科目的任課教師建言獻策。大至班規條約,干部任免,小至座位安排,衛生值日,均應該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其次,班主任要構建發言平臺,暢通表達。讓沉沒者有機會、有平臺真正自由地、真實地表達。除了常規的家長會、任課教師協調會、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等形式外,還應該積極鋪設新的“民聲通道”。例如:班級熱線、班級信箱、班級日記、意見簿等。鼓勵當面反映,也要為匿名表達提供方便。要千方百計使沉沒的聲音能夠通過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渠道正常表達。
第三,班主任不僅要學會傾聽,還要正確處理那些沉沒的聲音。科學合理,能夠采納或者解決的聲音,要積極采納予以解決,并大張旗鼓地表揚。基本合理,有部分可以采納或者創造條件可以解決的聲音,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者積極創造條件予以解決。對于那些無法解決或者基本不合理的聲音,一定要把溝通和解釋工作做到位。
當然,班主任要“打撈”沉沒的聲音,關鍵是要有全心全意為全體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德智體美勞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遵循教育規律辦事,盡最大可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來促進班級和諧發展。堅決杜絕偏聽偏信,杜絕聽喜不聽憂的陋習。只有如此,構建和諧班級、提升班級核心競爭力才有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