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30,隨著高考語文科目的結束,上海教育考試院官方微博在第一時間發布作文題目: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
契訶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寓有深意的銘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作文材料出自王元化隨筆
據上海教育考試院官方微博昨晚透露,這則作文材料出自學者王元化《思辨隨筆》中《一切都不會白白過去》一文。原文如下:“有人對樣板戲產生了應有的義憤,這是可以理解的。相反,如果經歷了那場浩劫而對樣板戲竟引不起一點感情上的波瀾,那才是怪事。據說,猶太王大衛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契訶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卻反其意說,他要在自己的戒指上也刻上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他認為,什么都不會毫無痕跡地湮滅;今天邁出的任何一步對于未來都會具有意義。是的,時間無法消滅過去。只有麻木的人才會遺忘。”
題目平易近人便于發揮
對于上海卷作文題,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師大附中副校長余黨緒的評價是,題目平易近人,蘊含多角度、多層次的選擇空間,便于考生自主和自由地發揮。“作文審題難度不大,入手容易,可從為人處事的心態與策略入手,也可寫歷史文化的脈動與變遷,分析過去與未來的復雜關系。但無論寫什么,要寫深寫透都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文化積累。”余黨緒認為,要寫好這個題目,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性和辯證的思維方式。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看似矛盾,實則辯證地揭示了生命、歷史、文化等過程性事物的特點。“將一個通俗的道理講得別人心服口服,殊非易事。倘若考生的文化積累比較厚實,能夠廣征博引又能自然闡發,定能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審題難度不大話題比較集中
在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看來,上海高考作文歷來側重思辨能力的考查,如2009年的“鄭板橋書法藝術”,2010年的“丹麥人釣魚”,提供的材料都能引發考生的思考。與前兩年材料切入角度的多元化相比,今年作文引發的話題則相對比較集中。
黃玉峰認為,考生可以從“暫時和永久”、“現象和本質”等方面切入。近的可以聯系眼下正在進行的高考。考試得了幾分,對考生來說很重要,關系到能不能進一所好的大學,但這只是暫時的,而個人素質的提高則更重要,那才是永恒的,考生可以借此談一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差別。遠的則可以聯系社會,一些人為謀取利益,不講誠信,雖然錢賺了很多,GDP上升很快,但社會沒有得到進步。考生可以從“現象和本質”的角度闡發自己的觀點。“考生要把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有深度,還是有一定難度。”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華東師大一附中副校長李支舜認為,今年作文題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對考生辯證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往年高考作文大多是單話題,今年則是雙話題,要求考生對所提供的兩個觀點都能兼顧,起承轉合的要求較高,要接得自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