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千山疊翠,萬嶺崢嶸。這片被稱為“石山王國”的熱土上,自然條件限制重重,各項事業發展滯后。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的少數民族學生占98%以上,1/3左右的學生家境貧寒。作為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的校長,莫振高除了抓好教育教學,很大一部分精力得用在為貧困學生、為學校建設籌集資金上。
“考上大學的,一個也不能少”
“今年又到你這里來了,我還是去年那個話題。我也不好意思,王總你能不能想想辦法,希望這批學生得到貴公司像往年一樣的扶持。”高考之后,莫振高又在為考上大學但家境貧寒的學子籌集學費。“你這校長真難當啊,又當校長又當爹。”有人打趣說。
為了不讓貧困生失去上大學的機會,莫振高經常帶領學校領導向各屆校友“伸手”,到各單位“化緣”,盡其所能地為貧困學子籌集大學學費。
“只要考上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想方設法送他讀大學!找政府,找企業,找單位,找個人,爭取社會的扶助。”莫振高說,“用我的話講,就是考上大學的,一個也不能少!”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面對高額的學費十分犯愁,莫振高就迅速召集各班班主任,下達了“一個也不能少”的任務。
近10年來,莫振高先后籌集到3000萬元善款,資助了超過1.8萬名貧困生完成學業,圓了大學夢。同時,都安高中也成為全國“圓夢——夢圓”的發祥學校。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在最困難的時候,莫校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獲得資助的都安高中學生陸曉蘭說。
“學生的未來是我最大的牽掛”
莫振高說:“學生們的未來是我最大的牽掛。一想起他們能夠考上大學,走出去,擁有更好的前程,我心里就充滿快樂。”
連續10年,都安高中考生本科上線率在76%以上,專科上線率超過98%,升學率居廣西同級同類學校前列,從一所普通的縣級高中,成長為自治區示范性高中。為此,莫振高付出了十余年的艱辛。
“窮”,提到都安,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字眼。上世紀80年代,都安高中的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一棟宿舍樓和3棟低矮教學樓。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這時莫振高就冒著雨,架起梯子,上房去檢修。
當時,莫振高還是普通教師,是學校為數不多的黨員之一,別人不去做的,他都帶頭做。后來,他當校長了,下決心改變學校的落后面貌。學校沒有錢,他一點點向社會籌資,一點點將5層的學生飯堂、圖書館、教學綜合樓和3棟學生宿舍樓建了起來。
除了學校的硬件設施,現代教育技術也必須跟上。在莫振高的奔忙下,一棟科技大樓拔地而起,教室里配了兩臺29英寸閉路電視、一臺高亮度投影儀和100臺電腦……從此,瑤山孩子知道了什么叫因特網。
每天早上6時準時到校,晚上11時回家,這個時間表,莫振高一直堅持了35年。當了校長,莫振高始終沒有放下教鞭,仍然堅持年年教高三畢業班語文課,每周上12節以上,先后帶了20多屆40多個高中畢業班。他說:“我更喜歡被稱為老師,而不是校長。”
“我們要自強才能有希望”
莫振高在積極幫助這些困難學生走出困境之時,把他們在困難中努力學習并最終走向成功的事例也一個個收集起來,在班會上、全校師生大會上動情講述。
“貧窮不見得就是壞事,它可以鍛造一個人的品德與毅力。”這是莫校長經常對學生講的一句話。
這種獨特的鼓勵讓都安高中的學生們形成了一種不管面臨多大困難也要努力學習的學風,鍛煉了勇于面對并戰勝一切困難的意志,提高了學生的耐挫力和心理應變能力。
“雖然現在家境貧寒,但是我們從未放棄希望。”莫振高的學生說,“只要我好好努力,只要我不放棄,我最終一定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能成就我的夢想。”
“家里缺錢,拿不出學費,莫校長就幫我和其他交不起學費的同學辦理了緩繳手續。”學生盧安壯說,“但我從不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這是莫校長對我們的關愛與期待。”
都安高中的藍錦娜被北京郵電大學錄取,在莫振高的努力宣傳下,得到了好心人的捐款。“我只會留下一部分作為學費,把剩下的捐款轉給其他有需要的同學。到了學校我會勤工儉學去掙生活費與書費,莫校長教育我們要自強才能有希望。”
在都安高中的捐款人中,有很多都是當年曾被幫助過的學生,他們在都安高中受莫校長的影響很深,大學畢業賺錢之后,他們選擇了捐資助學。“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并不是單獨的一個人。有很多人的幫助和關心,我們才能夠生存下來。我們非常感恩,會把莫校長的這份愛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