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應用學科見長的多科性海洋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國家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校最早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5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10萬多名“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南海研究與開發的重要力量。
學校現擁有三個校區: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總占地面積4911畝。主校區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是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學校現設有水產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海洋與氣象學院、航海學院、工程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學科專業涵蓋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8大門類,有63個本科專業,18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國家批準規劃建設的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省級人文社科基地。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及留學生2.5萬余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00余人,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近200人。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7%,居廣東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設有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廣東省高等學校水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等學校南方水產經濟動物增養殖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海產經濟無脊椎動物健康養殖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高等學校陸架及深遠海氣候、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以及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26個實驗室(中心)。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準游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舍總建筑面積達6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8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值達1.9億元,固定資產值約14億元。學校有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66個,其中經國家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廳)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部屬實驗室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擁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在內的一批校內外教學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館陳列標本近3000種,為全國高校中水生生物標本最多的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1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者130人(有二級教授10人、三級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88人;有雙聘院士2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列入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8人、校級培養對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62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5人。
近5年,學校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在內的科研項目共118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6項,省部級228項;擁有科研經費1.8億元;獲得科技獎勵81項 (含國家、省部級獎18項),其中“大宗低值蛋白資源生產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調味品共性關鍵技術”項目獲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2007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日本囊對蝦和斑節對蝦地膜覆沙池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示范推廣”獲2009年度海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墨西哥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馬氏珠母貝標準化養殖與示范推廣”項目分別獲2006、2008年度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藥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南方水產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產量就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30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與中國海洋大學和臺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未來的發展必將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地,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一。廣東海洋大學作為我國南海之濱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學,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使命。目前,學校正緊緊抓住海洋世紀和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的難得機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開拓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較高,與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為了鼓勵廣大有志青年報考廣東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經研究決定,撥專款給予支持,具體舉措如下:
1、2012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報考廣東海洋大學的考生,凡被錄取都免交學費,并一次性獎勵1200元。
2、2012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報考廣東海洋大學的考生,凡被錄取,每生發放生活補助費為4800元/年,分月發放。
3、錄取為公費的研究生, 在學期間每年發放不低于4800元的生活補助費,錄取為自籌經費研究生在學期間每年發放不低于2640元的生活補助費,補助費按月發放。
4、學校還設多項獎學金、設立研究生三助崗位及國家助學貸款,幫助研究生完成學業。學校獎貸學金項目包括:
① 南粵優秀研究生、學校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干部、發表論文獎等每學年評選一次,并發放一定數量的獎金。
② 國家助學貸款:我校實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經濟困難學生可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③ 勤工助學補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學崗位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5、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如果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分數線,我校將積極協助考生向符合分數條件的地區推薦調劑。
歡迎廣大青年、學生報考我校2012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專業介紹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3)
本碩士點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授予法學碩士學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點始于2006年,現有碩士生導師10名。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3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部級12項,市廳級項目23項,到帳經費65萬元。出版學術專著8部,發表論文300多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6項,其中省部級2項,市廳級4項。設有以下3個研究方向:
1、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及其應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與先進文化;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安全等。
2、區域和諧社會構建:研究區域經濟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戰略;農業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城市建設及城市化發展戰略;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發展戰略;資源開發和利用戰略;欠發達地區發展問題研究。
3、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三大文明”之辯證關系及我國政治文明發展戰略;政治文明建設與人的全面發展;政治文明建設與法治建設;政治文明建設與政治體制改革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就業方向:黨政機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
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080201)
本碩士點設在工程學院,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6年,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23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89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20項,到帳經費700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1部,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128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2項,其中省部級2項。本學科面向海洋裝備、水產品加工和熱帶農作物生產加工等領域,機、電、信息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以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等方法和手段,解決相關行業的技術難題,提供科研服務。設有以下3個研究方向:
1、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運用現代數字化設計技術及先進制造技術服務于石油、鋼鐵、港口、家電等行業,解決機械制造、海洋裝備制造與腐蝕監控和家電新產品研發等教學、科研和生產中急需的科學和技術難題,著力提高制造業的信息化。
2、農海產品養殖與加工設備自動化
主要從事水產品養殖與加工設備和熱帶農業裝備及自動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實現水產品和熱帶農作物生產、加工過程的機械化、現代化。
3、節能設計與動力設備
主要從事機電產品的節能設計、熱工設備和動力設備的節能性能研究。將先進制造技術和熱科學技術理論結合,從節能角度提高產品或設備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的效率。
三、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083203)
本碩士點設在食品科技學院,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6年,現有碩士生導師4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5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16項,到帳經費167.5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7部,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73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7項,其中省部級3項,“亞熱帶水果(芒果、木瓜、番石榴、菠蘿)深加工技術與產業化”成果獲2008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金花茶有效成分提取的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研制開發”成果獲2006年廣西區科技進步三等獎。設有以下2個研究方向:
1、農產品加工及高效利用
本方向以亞熱帶農產品資源為對象,研究其食品化學特性、加工過程中物質變化規律、活性成分提取純化與構效關系。在亞熱帶農產品精深加工利用、食品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與優勢。
2、農產品保鮮與貯藏
本方向對熱帶亞熱帶水果如菠蘿、龍眼、香蕉、芒果等采后生理生化特性、褐變機理以及控制技術和貯藏保鮮進行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在熱帶亞熱帶水果保鮮與貯藏方面形成了特色與優勢。
本碩士點學生畢業后可在教學、科研、企業及政府機關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四、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083204)
本碩士點設在食品科技學院,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1998年,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26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52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部級21項,到帳經費1716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4部,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論文148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30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9項,其中“大宗低值蛋白資源生產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調味品共性關鍵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蝦頭綜合利用技術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設有以下3個研究方向:
1、水產品高值化加工與利用:主要研究南海大宗魚蝦貝資源貯藏加工特性及保活與低溫流通技術、水產蛋白改性與利用技術、水產品加工副產物高值化利用技術、高新技術在水產品精深加工中的應用等
2、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研究與開發:以南海魚蝦貝藻等為原料,研究其功能性多糖、蛋白、脂質及次生代謝物的提取與分離純化技術,利用現代化學與分析手段解析其結構,并進行開發與利用。
3、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化學: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研究研究南海魚蝦貝藻及大宗水產原料加工副產物的食品化學和生物化學特性,并研究其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