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食品科學(農學)(097201)
本碩士點設在食品科技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3年,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17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2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73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部級34項,到帳經費1662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8部,出版學術專著4部,發表論文320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7項(2009年“大宗低值蛋白資源生產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調味品共性關鍵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亞熱帶水果(芒果、木瓜、番石榴、菠蘿)深加工技術與產業化”、 “蝦頭綜合利用技術”分別獲2008年、2009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具有海洋特色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獲2010年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設有以下3個研究方向:
1、食品加工與保藏:主要研究內容是探索食品原料在貯藏及加工過程中生物化學及物理學變化規律及控制方法,為高效利用原料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學生主要就業在學校、科研、企業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2、食品質量與安全:主要研究內容是探索影響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各種因素及控制方法,建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保障體系,確保食品的質量與安全。學生主要就業在學校、科研、企業等部門從事食品安全監督、檢驗檢疫、監察管理、檢驗等方面的工作。
3、海洋生物資源利用:主要研究內容是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海洋食品新資源的開發等,為高值化利用海洋生物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學生主要就業在海洋類學校、科研、企業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090101)
本碩士點設在農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11年,現有碩士生導師5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廣東海洋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5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4項,到帳經費200多萬元;發表論文30余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9項,其中省部級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設有以下2個研究方向:
1、熱帶作物栽培生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探討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的理論和措施,為該地區的作物生產、科研及教學等領域培養高級技術人才。
2、熱帶作物耕作制度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根據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土壤等特性,建立合理的農作物種植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土地保護和肥力培養制度、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土地的高效可持續利用。
七、作物遺傳育種(090102)
本碩士點設在農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學科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本學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論與雜種優勢利用和生物能源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論達國際領先水平,熱帶生物能源、熱帶園藝作物遺傳育種優勢明顯。設“植物雄性不育理論與雜種優勢利用”、“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育種”、“生物能源”和“園藝作物遺傳育種”等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1名,博士6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跨世紀人才工程百千層次人選、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評審專家、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核心圖書評審專家和博士生導師各1名,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導師隊伍。有分子育種、生物能源和細胞工程等現代化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逾2000萬元。
八、植物病理學(090401)
本碩士點設在農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4年,現有碩士生導師5名,中央與地方共建海洋微生物實驗室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10項,到帳經費200多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1部,發表論文40多篇。設有以下3個研究方向:
1、資源微生物利用與生物技術
主要開展南海近海海域、紅樹林海洋微生物資源、活性物質分離提取、功能基因克隆與工程菌構建及海洋微生物在生態環境修復中的應用等研究工作。培養研究生可從事微生物有關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制藥企業和農業推廣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主要開展植物微生態學、植物病害生防菌株篩選、菌株改良、發酵工藝、在熱帶作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及其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培養研究生可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農業推廣和生物農藥的研發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3、分子植物病理學與植物病理生理學
主要開展植物寄主與病原物互作分子機制、熱帶作物病原菌致病機理、寄主植物抗病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培養研究生可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農業推廣、抗病育種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工作。
九、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090501)
本碩士點設在農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6年,現有教授6名,博士學位7名,碩士生導師7名;擁有價值10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熱帶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現代生化中心”等,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動物科學”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動物繁殖學”1門;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33項,其中省部級23項,到帳經費860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4部,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210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15項,其中省部級6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農業科技推廣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設有以下兩個研究方向:
1、動物遺傳資源利用與品種選育
主要從事畜禽遺傳資源的評估與保存、選育和利用,開展群體遺傳學、細胞遺傳學及分子遺傳學與動物育種等方面的研究。產學研緊密結合是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就業方向以種畜禽養殖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主。
2、動物繁殖原理與生物技術
主要從事動物生殖生理、動物繁殖技術及動物繁殖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其特色與優勢在于動物干細胞研究、生殖調控研究及動物胚胎工程與生物技術。就業方向以種畜禽養殖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及生物工程企業為主。
十、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090502)
本碩士點設在農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1年,現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學位7人,碩士生導師10人;擁有價值15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有“廣東省高等學校現代生物化學實驗中心”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動物科學”專業為國家和廣東省特色專業,“動物繁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近5年,共承擔科研項目52項,其中省部級25項,到賬經費950萬元;主編國家統編教材5部,出版著作15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16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16項,其中省部級5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設有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1、動物營養
主要從事動物營養需要、飼料資源開發利用及營養價值評定、養分在動物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營養調控、營養模擬與預測,營養平衡以及營養技術與其它生產技術的集成和分子營養學等方面的研究。面向生產實際需要,依托理論研究進展,達到理論與實踐統一,知識與技能協調是本方向的特色和優勢。就業方向為在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業等從事飼料生產和畜禽養殖等研究和經營工作。
2、動物營養與環境
從動物群體、個體、細胞及分子多層面研究環境因子對動物營養物質代謝的影響規律及飼料安全性評價方法,重點研制適應于不同環境的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生產方法。將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動物營養研究方法相結合,將傳統畜禽飼料生產與水生動物飼料生產相結合,將畜禽優質高效生產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是本方向的優勢與特色。就業方向為在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業等從事飼料生產和畜禽養殖等研究和經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