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動物營養與免疫
主要研究營養物質及生物活性物質對動物免疫機能的調節作用,為改善動物健康水平,保證畜禽產品安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就業方向為在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業等從事飼料生產和畜禽養殖等研究和經營工作。
十一、海洋生物學(070703)
本碩士點設在水產學院,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6年,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生導師21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2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36項,其中國家級25項、省部級81項,到帳經費5300多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1部,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論文400多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15項,其中省部級7項。設有以下2個研究方向:
1、海洋經濟動物發育生物學
主要開展針對南海海洋經濟物種生殖細胞的發生、胚胎發育、種質資源與種質保存、遺傳育種、基因組學以及基因工程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畢業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生物工程公司以及政府部門就業。
2、海洋環境與生物資源保護
主要針對南海海洋生物、尤其是漁業資源、紅樹林和珊瑚礁等資源和環境的現狀及保護對策開展系統研究;對常見的海洋生物疾病及其防控措施開展基礎研究。畢業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環境監測站以及政府部門就業。
十二、水產養殖(090801)
本碩士點設在水產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1999年,現有雙聘院士1名,珠江學者1名,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名,兼職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生導師27名;有省(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5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79項,其中國家級30項、省部級99項,到帳經費5900多萬元;主編國家規劃教材2部,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論文500多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32項,其中省部級9項,其中“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和“日本囊對蝦和斑節對蝦地膜覆沙池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示范推廣”分別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設有以下6個研究方向:
1、水產經濟動物生物學及種苗工程
從事魚類等華南主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選育和雜交選育、人工繁殖、大規模種苗生產和高效健康養殖理論與技術研究,主要進行基礎生物學、繁殖生態、形態發育、養殖生態、養殖生理、養殖營養、生物能量、種苗繁育及養殖模式等理論研究和人工繁殖、種苗大規模生產、低耗高效健康養殖、抗寒應急等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2、水產經濟動物繁殖生物學
主要研究水產經濟動物繁殖生物學理論、繁殖技術、生殖生態學、生殖和生長發育的神經內分泌調節機理,性別控制及性轉化等生物技術育種原理及技術;研制和開發促進水產養殖種類繁殖和生長發育的高新技術及產品。
3、水產經濟動物免疫學及病害控制
以南方水產養殖魚、蝦等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開展海水魚類免疫機制特別是分子免疫機理與免疫記憶細胞,魚類弧菌病與病毒病病原生物學與致病機理、及流行病學、相關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探討病原、環境、宿主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常用漁藥的安全使用規范;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不同病原株的共同抗原,研發預防水生動物疾病的新型漁藥如疫苗、免疫學診斷技術等。
4、水產無脊椎動物增養殖及珍珠培育
針對南海海域的特色貝類資源尤其是珠母貝,深入開展人工繁殖、遺傳育種及珍珠培育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馬氏珠母貝的種質資源研究;馬氏珠母貝優良品種的培育;優質海水珍珠的培育技術及養殖技術規范;企鵝珍珠貝、珠母貝(黑蝶貝)和大珠母貝(白蝶貝)的增養殖與珍珠培育技術。
5、水產經濟動物營養與飼料
以解決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短缺、產品品質與安全、環境污染等關鍵問題為目標,開展魚蝦蟹貝等水生動物營養生理與代謝、營養免疫與環境營養學、分子營養學、飼料安全等領域的研究以及安全高效節能環保飼料開發。就業方向:高校或研究機構;大型飼料企業集團技術部門;攻讀博士學位,等等。
6、水域生態學
主要研究生態調控與營養調控降低養殖自身污染技術;水產經濟動物種群生態、養殖容量與養殖生態環境調控技術;近岸海域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修復技術。就業方向主要到環境和水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十三、捕撈學(090802)
本碩士點設在水產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11年,現有碩士生導師5名;有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18項,到帳經費1860萬元;出版學術專著6部,發表論文160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6項,其中省部級1項。設有以下2個研究方向:
1、漁具漁法學
主要研究漁具選擇性與生態友好型捕撈技術、漁用材料適配特性、漁具系統動力學、漁具設計與模型分析、漁具標準等,具有典型的南海熱帶與亞熱帶特色。就業方向為相關高校、研究所、漁業行政部門或海洋漁業企業等單位輸送教學、研究及管理人才。
2、設施漁業與管理
針對南海漁業特點,主要研究抗風浪網箱、人工魚礁和海藻場等漁業設施結構性能、水動力試驗方法、理論計算與模型分析、漁業科學管理體系開發與構建。就業方向為相關高校、研究所、漁業行政部門或海洋漁業企業等單位輸送教學、設計、研究及管理人才。
十四、漁業資源(090803)
本碩士點設在水產學院,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3年,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0名;有廳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部級20項,到帳經費2800多萬元;出版學術專著6部,發表論文180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6項,其中省部級1項。設有以下2個研究方向:
1、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
主要研究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畢業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環境監測站以及政府部門就業。
2、漁業生態環境
主要研究漁業水域污染防治理論與技術,漁業水域環境檢測與保障技術,漁業水域環境可持續利用理論與技術,漁業環境信息與信息系統應用技術,探索退化漁業生態系統的恢復途徑,遏制水域環境惡化趨勢。畢業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就業。
十五、農業經濟管理(120301)
本碩士點設在經濟管理學院,授予管理學碩士學位。
本碩士點始于2003年,現有碩士生導師8名;有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1個。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4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20余項,到帳經費400多萬元;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近30部,發表論文300多篇,獲教學與科研成果獎10余項,其中省部級4項。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從事農業(海洋)經濟管理及相關領域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設有以下4個研究方向:
1、海洋經濟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海洋經濟理論體系和架構;國家和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及規劃;海洋經濟統計與計量分析;海洋產業發展與政策;海洋區域經濟理論與實踐;南海珍珠產業振興等。
2、農業經濟與貿易:主要研究南海區域農業尤其是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海洋漁業生產及交易活動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漁民轉產轉業的途徑與辦法;漁民收入增長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農海產品貿易理論與實踐等。
3、人口資源與環境:主要研究區域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海洋資源資產化的理論與實踐;海洋生態保護與治理;海洋生態經濟建設;海洋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等。
4、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主要研究南海區域海洋及涉農企業運作與經營管理理論與實踐問題,包括沿海企業的特性、地位及作用機理;涉海企業發展戰略;跨國企業經營理論與實踐;中外企業改革與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