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時貴,男,1962年6月出生,漢族,浙江東陽人。文化程度博士,教授。1998年2月加入中國致公黨。現任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致公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專業,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至今任致公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
擔任職務
1984年6月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專業,1992年6月獲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碩士學位,1999年3月獲浙江大學巖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1984年7月至1993年9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助教、講師,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任浙江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1997年9月至1999年4月任浙江工業大學職教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99年5月至2001年2月任浙江工業大學科技處副處長,1999年10月晉升教授。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任浙江工業大學職教學院院長、職技學院院長。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任浙江省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2007年10月至今任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2007年5月至今任致公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2008年3月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專業領域
巖體工程地質穩定性研究,研究專長為結構面粗糙度系數、結構面抗剪強度經驗估算。首次提出結構面表面形態三要素:宏觀幾何輪廓、表面起伏形態和微觀粗糙度,建立了表面形態三要素的概化模型;創建了結構面粗糙度系數尺寸效應分形模型,簡化了粗糙度系數尺寸效應分析方法;提出了結構面粗糙度系數尺寸效應有效性的概念,建立了大尺度結構面粗糙度系數穩定閾值評價方法,即D30法;分析了結構面力學性質尺寸效應與粗糙度系數尺寸效應的相關性,創立了運用小尺度結構面粗糙度系數定向統計測量技術實現大尺度結構面力學性質穩定閾值評價的方法;創造性地提出并總結了結構面粗糙度系數的各質異性、各向異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應特征,設計了粗糙度系數定向統計測量方法,研制了輪廓曲線儀、粗糙度尺、智能JRC測量儀等一整套粗糙度系數測量設備,形成了簡便、經濟、實用的粗糙度系數測量技術。
相關成就
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點科研項目《巖體結構面抗剪強度經驗估算方法的應用研究》,突破了挪威學者Barton提出結構面抗剪強度經驗估算方法30多年來的重大理論問題,通過結構面粗糙度系數測量技術18個方面的原創性研究,直剪試驗與經驗估算結果對比分析,以及經驗估算方法的工程應用研究,完善了經驗估算方法,實現經驗估算方法從理論研究到實際工程應用的跨越,使經驗估算方法可直接應用于實際工程的巖體穩定性評價,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該成果被評為2005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國際工程地質學會主席王思敬院士和浙江大學徐世浙院士為主任的鑒定會認為,該方法工序簡單、成本低廉,所需時間僅為傳統方法的10%,所需成本僅為傳統方法的10%-20%,而且得到的是考慮了尺寸效應的定向統計指標,研究成果已在國家地質處置庫、小浪底水庫等50多個工程中成功應用,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粗糙度系數測量技術構成了核心科學技術,經驗估算方法形成了標志性研究成果,在國內同行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浙江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質勘察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