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4:見識
見識是一種持久的素養,它讓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拓展
“許多人在成才路上缺的不是學識,而是見識。”
有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曾經播放過一個公益廣告,其中的廣告語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觸動了李憲陽,他覺得這句話說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首先想獲得什么樣的人生舞臺,才有可能站到什么樣的舞臺上。
不久,學生就發現,在校園里顯眼的位置,掛出了一幅大大的宣傳畫,畫上的文字就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而更讓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是校園里開展的“百家講壇”。
從1997年開始,學校實施“專家學者進校園”工程,定期邀請名人、大師、專家到學校給師生作報告,讓師生不出校門就能同大師對話,接觸最先進的科技發展信息,經歷新觀念的撞擊。這些專家學者之中,有大學教授和大學校長;有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作家;有科研人員、文體界知名人士。他們既講“基因工程與21世紀中國農業的發展”,也講“企業管理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生態環境與植物保護”等。
16年間,幾百名專家學者的報告,使學校沐浴在濃濃的學術氣氛中,有效地彌補了因地域條件所限帶來的信息、視野與見識上的不足,讓農村學生見到一般人見不到的人,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事。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報告中,學生們的視野得到了拓展,見識得到了豐富,思想得到了升華。
作為地處縣城的學校,完全靠邀請外面的專家學者到校作報告,畢竟有很多不便。于是,從2004年開始,學校倡導本校教師為學生舉辦學術報告會。每位教師每年作一場報告,全校300余名教師,一年下來,幾乎每天學校都有一場報告會。
教師在報告選題上注意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既有關于科學與科技發展的話題,如“黑洞”、“磁懸浮”、“納米材料技術”,又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衣料中的化學”、“蘇丹紅——食品添加劑問題”;既有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方面的問題,如“石油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與中國石油戰略”,又有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如“長鏡頭與蒙太奇”。報告會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走進了一個多彩的世界。
諸城一中有一門特別的校本課程,叫“世界著名企業家經營之道”。從當代儒商張瑞敏到全球第一CEO杰克·韋爾奇,從亞洲首富李嘉誠到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還有從電腦迷到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從鄉村里走出來的商業巨子山姆·沃爾頓,都走進了學生們的教材。
學校將這種教育稱作“企業家意識教育”。為什么讓高中學生了解企業家的經營之道?李憲陽認為,就是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普通高中教育不可能為社會直接培養經理級人才,但是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卻是必要的。讓他們了解著名企業家創業的經歷,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了解世界經濟的走向,增強關注經濟的意識,可以開啟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將來投身社會建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創設背景、積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