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下帷幕,考后填報志愿省份的考生和家長開始選擇了。媒體報道,高考選專業是很多中國學生第一次自己作出重大決策,但遺憾的是,他們選專業的時候缺乏系統的輔導,很少有人問及基礎學科,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而近年來的報考結果也表明,很多高校的基礎學科時常遇冷,有時甚至出現基礎學科第一志愿“零報考”的情況。
高考填報志愿,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高校、省份、專業,較之高校的知名度及其所在省份的文化氛圍,專業可能更重要,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綜合素質養成和職業生涯規劃。在數百個專業中作出選擇,需要經驗支撐,因而家長的幫助非常必要,但是,這種幫助不能變成包辦。志愿填報應當是考生自主選擇的結果,孩子的青春應該由他們自己做主。
家長的考慮往往是畢業去向和就業前景,認為孩子的興趣愛好可能不切實際,他們可以被引導和塑造。這種考慮是合理且現實的,但很多家長忽略了一點,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反映了他們的天賦和特長。如果孩子喜歡學文史哲或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家長僅僅出于不好找工作之類的考慮,就勸說他們學熱門專業,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孩子按家長的意愿填報了熱門專業,后來在學習過程中因不喜歡和不擅長而產生了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可能影響他們的前途。而從學科發展角度看,很多基礎學科招收的學生都是專業調劑的結果,國家基礎學科的人才儲備狀況令人擔憂。
辯證看待專業冷熱,不難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冷熱是在變化的。當考生對熱門專業的需求增多,很多高校就會開設或增設相關專業。多年后,畢業生層出不窮,而就業市場未必能滿足如此眾多的就業人數。當畢業于熱門專業的學生求職遇冷,熱門專業漸漸變成不太熱門的專業,而在基礎學科踏實求學的孩子則可能發揮專長,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天地。這個供求關系轉變的道理并不復雜,卻為很多家長所忽視。
退一步說,即使孩子選擇的專業不太理想,家長也不必過于糾結。在大學讀書期間轉專業和考研時轉專業的機會都很多,盡管轉專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孩子畢竟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過、嘗試過,困難只是他們為自己的選擇付出的機會成本,對這類困難的克服是他們成長不可或缺的過程,也是人生的必要經歷。
高考填報志愿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天,而這幾天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是在艱難中度過的。人生關鍵時刻的選擇非常重要,必須慎重對待,但也不必過于憂慮,因為開放的時代有很多重新選擇的機會。家長不必大包大攬,孩子切莫學非所愛,要知道,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只有自己作出選擇并為這種選擇努力過,才能成就無怨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