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華民族藥辭典》(初稿)專家咨詢會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杏林賓館召開。13位專家認真討論了《中華民族藥辭典》初稿,與會的16位在蓉編委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由成都中醫藥大學賈敏如教授和張藝研究員主編的《中華民族藥辭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民族醫藥文獻整理及適宜技術篩選推廣項目 (2010WX10)。自2010年11月啟動以來,各位編委辛勤查閱文獻,收錄二十多個民族使用的藥物經驗,約160萬字,涉及7000多種民族藥。
藥典委員、江西中醫藥大學鐘國躍教授高度贊許了《中華民族藥辭典》在民族藥整理和推廣方面的應用價值,該書的前身《中華民族藥志要》至今仍是國內外學術界研究民族藥的首選參考書。由于涉及的民族藥本身存在基原不清、民族病名的現代闡釋缺乏、民族文字等諸多問題,故不應苛求本書在這些領域中有所創新,但應該在前言和凡例中充分闡述現狀。
藥典委員、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蒲旭峰所長充分肯定了該書以拉丁學名為序進行民族藥編排的學術價值,他建議將藥典、部頒標準中涉及的民族藥在書中進行標識,以提振民族藥標準提高研究的信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分類學專家趙佐成研究員和動物學專家費梁研究員肯定了該書編委會堅持將《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和《中國動物志》作為規范該書拉丁學名的原則;著名的植物分類學專家、熟悉藏藥的羅達尚教授傳授了自身編著大量藏醫藥專著的寶貴經驗;四川省名中醫、成都中醫藥大學降擁四郎主任藏醫師對該書涉及的藏醫藥和藏文的內容進行了點評;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處原處長宋民憲主任藥師建議邀請西醫醫師對書中涉及的西醫病名進行規范。
會議還就如何整理前段時間全國各地編委及專家所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了討論,并明確了分工及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