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南極科考探險項目體能測試選拔于4月29日至30日順利舉行,29日測試項目分別為游泳、踩水、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負重跑等,主要測試參賽者的體能、水性及意志;30日測試項目為10個個人游戲,分別為數字游戲、紙飛機、倒水入樽、長闊高、企鵝普查、前往南極的密碼、按圖索驥、南極原住民、瞎子找路、平衡木等,主要測試參賽者的基本解難能力、協調能力及常識。
29日上午,在游泳的測試中,124位入圍體能測試的參賽者只有58位完成規定至少的50米,其他人則被淘汰,游泳100米也成為體能測試中刷掉最多人的一項。
救生教練介紹,游泳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嗆水”,一旦發生,參賽者就難以完成比賽。據他介紹,體力分配不均勻也是很多參賽者存在的問題,因為心態沒調整好,一開始就打破了自己的節奏,以至于游了50米就沒力了。參賽者冼偉騰也表示,“一開始沖得太猛了”,導致到后面就體力不支,但是他還是完成了至少50米的距離,得以繼續參加測試。
在上午的測試過程中,不善于游泳的同學表現得很吃力。但是他們堅持測試,不輕言放棄,體育精神可嘉。
候賽區不時發出掌聲和加油聲為正在參與測試的參賽者打氣。李丹副校長也來到測試現場為參賽者加油,他為參賽老師系緊鞋子并開玩笑說“游得慢要扣工資”。志愿者和裁判員也給參賽者積極的心理暗示“表現得很好”,并不時提醒“要保持節奏”。
29日下午,在田徑場舉行了陸上項目的測試,經過上午的篩選,共有62名參賽者(含6名水上項目延測者)進行下午的測試。經過教練員對于標準動作的示范后,各項測試依次在志愿者的組織下有序地進行。負重跑2400米為下午測試的重頭戲,根據規定,參賽者需要負重(男生8公斤,女生6公斤)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2400米賽程。雖然男隊員只需要在12分20秒內完成就可以得最高的5分,但是很多參賽者依然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績。參賽者林泉成績為9分23秒,是負重跑2400米的最好成績。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很清楚比賽的規則,但是在賽場上他希望自己能全力以赴。參賽者張依迪在微博中寫到,下午的負重跑是自己成績最好的一次,“比之前訓練整整快了一分鐘”,她在體能測試中不斷刷新自己的極限。
30日上午的體能測試主要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由合作方香港野外動向(HK Discovery)的教練們精心設計,游戲還結合南極科考探險的具體要求,比如考察參賽者對乘坐科考船涉及到的具體的手勢、動作的了解、判斷;對南極特有生物的識別等等。
測試形式的創新對于參賽者是一個較大的挑戰。為了測試結果的準確、公平,參賽者一直到游戲開始之前都不知道每個游戲的具體規則,即使是參與維持秩序的志愿者,也是在當天上午才進行培訓,有效地防止了題目泄漏,保障了測試的效果。
測試開始不久,就下起了大雨,突如其來的暴雨并沒有打斷測試的流程,為期90分鐘的測試大部分時間在雨中進行。即便如此,參賽者依然堅持在校園中奔跑、穿梭于分布在校園各個角落的測試點,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在測試結束時,很多參賽者手持的記錄成績的表格都已濕透。參賽者劉東明賽后寫下自己的感想:第一次在雨中這么拼命地奔跑,腦袋中只有一個聲音:再快一點,再堅持一下。還有參賽者表示,這種測試形式的創新很有意義,因為“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解決了問題更有價值”。
志愿者也冒著大雨堅守著崗位,為了防止雨水把填寫參賽者成績的表格打濕,有些志愿者用KT板為表格擋雨,自己卻站在大雨中。
“測試是相對公平的”,因為每個參賽者面對的天氣狀況一樣,加上“我們志愿者的一視同仁”,香港野外動向的教練表示。
為期一天半的體能測試對于參賽者而言收獲頗豐,很多參賽者認為學會堅持是比成績更好的收獲。體能測試也在學校掀起一陣鍛煉與挑戰之風,有旁觀的同學表示,“真佩服他們的耐力,能去到固然厲害,沒能去到的勇氣也可嘉”。
據悉,南極科考探險項目的下一輪選拔將于5月11日至12日在南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