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昌吉技師培訓學院)緊緊圍繞自治州“三化”建設和“六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一、創新產教合作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緊緊圍繞昌吉州職教聯盟的“四個率先”工程,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
學院依托昌吉州職教聯盟搭建的平臺,分別與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昌吉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新疆準東煤電煤化工產業職教集團和昌吉高新技術現代裝備制造產業職教集團合作協議,根據園區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式”學制教育和員工職業資格培訓,認知實習、頂崗實習實訓和預就業實習等系列合作項目;通過職教聯盟統籌招生,拓展招生渠道,避免各職業院校及各縣市技工學校間無序的競爭,與聯盟校共同開展中高一體的專業招生工作,形成具有昌吉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在專業建設方面,為使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實現了學院和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從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制訂、課程開發、教材編寫、實踐教學組織等方面全面滲透企業的理念和需求。積極開展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近年來,建設了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電工電子、火電廠熱力設備運行與檢修等緊密契合產業需求、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的特色專業,形成了“校企雙元一體 全程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將學生的學習、工作、生產、上崗、就業形成一條龍,教學內容的學習與認識實習、專業技能的培訓與崗位操作技能的鍛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與就業頂崗生產實習以及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完全相互貫通銜接在一體中,形成教、學、做一體化,學校、企業雙主體分段完成相關教學內容,各自實施分段教學的組織、管理、培訓、考核、評價職責,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機制基本形成。
二、注重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全面啟動“四大工程”建設工作。學院作為昌吉州職業教育的龍頭,堅持示范引領原則,探索“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學校與企業共建”的職教集團辦學體制,以先進裝備制造業與煤電煤化工2大職教集團的建設為切入點,積極推進“四大工程”建設。學院與行業、企業以自愿合作、多方共贏為基礎,整合共享教育資源、推進產教融合與校企一體化辦學為目標組建職教聯盟,初步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的緊密對接。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實現專業課程建設共建共享。根據市場調研、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標準,共同實施專業建設計劃,促進了學院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校企聯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院積極與特變電工股份公司、新疆天富熱電、新疆新投能源有限公司、銀都酒店等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在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訓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結合生產實際強化生產操作技能。校外實訓基地管理以訂單班為校企共建共管的紐帶,學校聘企業高層管理者為分院院長,訂單班由學校、企業雙方共派班主任實施管理。訂單班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授課教師、實習場所及時間由雙方共同協商制定,學生從入校開始就接受校企雙主體的管理,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明確將來的就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和企業管理要求。
三、抓好各類培訓,實現學制教育與培訓鑒定并舉。學校主動適應企業、社會的需求,采取校內辦班與深入企業一線培訓相結合、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等形式,逐步實現學生、社會人員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培訓的有序銜接和相互促進。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同時,學院還承擔短期培訓和專業(工種)鑒定。常年開展維修電工、電焊工、鉗工、鍋爐工、烹調師、面點師、機動車駕駛員、汽車維修工、家電維修工、水質化驗員、電氣設備安裝調試工等40多個工種的初、中、高級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培訓人數平均達到4500余人次/年,面向社會開展各級各類技能鑒定平均達到2400余人次/年,其中高級技工及以上培訓400余人次/年。
面向阿克蘇高級技工學校、于田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兄弟院校,開展師資培訓。采取1名指導老師負責1名幫扶教師的“一對一”師資培訓模式,針對每位教師專業特點制定師資培訓計劃書,明確培養目標與考核方法,對培訓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并在學期末實施考核。培訓教師既是學員又是助教,實現了工作中學習、過程中學習。近三年陸續為相關院校培訓教師65人次,培訓時間為6個月-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