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米六不到的個頭,不到九十斤的體重。她,曾堅決地休學一年,只身攜帶3000元就環游世界四大洲、十六個國家。她的左耳有三個耳環,右耳刺有一個耳釘,一頭干練的短發,發梢絲略帶黃色。
她,姓唐名詩,并不沉郁頓挫,也不雄渾壯麗,卻是一首自由野性亦不失柔美浪漫的詩歌,詩里充盈著對風的熱情贊頌與義無反顧的追求。
“我渴望像風一樣自由”
2012年夏天,近春園荷塘里的花開得正茂盛。
一個學年剛告結束,清華園里又是一陣騷動。與大多數人一樣,大二學年剛結束的唐詩,也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背著大大的背包,告別了清華園,告別了北京,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
然而,不同于別人的是,她這一去,卻是一年。
唐詩早在一個學期以前就做好這個決定:她要休學一年去環游世界。
她從小就是一個喜歡到處跑的孩子。“記得自己3、4歲的時候,經常就會自己出去玩,去人多的地方。”唐詩回憶自己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很少限制她外出,等到長大一些了,就還常鼓勵她獨立出行。于是從小時候開始開始,她就逐漸產生了“環游世界”的夢想。
然而,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她慢慢地發現,學校的教育,并不允許她給自己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時間,施展她自由的天性。
在高中的時候,曾經對自己實行“放養式”教育的父母甚至也對她提出了“上一個好學校”的期望,可是,在唐詩自己看來,“考試得第一名、上一個好學校只是大家比較認同的事情”,卻并非自己的真正想法。她的“青春期有過令父母苦惱的叛逆”,也許就源于從小心中就種下過的自由、隨性的種子。
大學以后,走出了家庭,結束了高考,生活卻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自由。“雖然我有時間與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說社團,但是我覺得這種空間還是有限。”唐詩說道。在她的眼里,周圍的同學“似乎都在努力,但究竟是為什么而努力?”,她很迷茫,因為忙于沉重的課業與繁重的社工,她無暇顧及曾經的夢想。
大二寒假時,她偶然獲得一次機會前往斯里蘭卡旅游局工作,幫助中國對斯里蘭卡的宣傳。這份工作時間不到兩周。兩周后隨行的友人紛紛回國,但唐詩想自己寒假還未結束,干脆自己留下旅游。她環繞斯里蘭卡一圈,發現當地流行著一句話“Anytimeisatime.”,意思是斯里蘭卡人認為,不論生活怎樣忙碌,我們都可以暫停腳步,捧上一杯紅茶,坐下來靜心思考,再加上她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些自由旅行的背包客,“這令我恍然大悟,在清華忙碌的兩年中,甚至過去埋頭學習的十幾年中,我從不曾真正停下來,思考自己到底究竟想做什么。”
從那時起,唐詩曾經的夢想在心中熊熊復燃,“我決定停下來,我決定去探索。”
她要一個人前行,去探索未知,像風一樣自由。
“隨遇而安地漂流”
旅途一路形形色色,唐詩卻并不畏懼,她喜歡搭順風車,反倒更尋求一種未知的新奇。
一次唐詩要從巴黎到里昂,法國大城市里不允許搭車,她下午兩點便到巴黎郊外高速公路的油站等車。等了近三個小時以后,一輛桑塔納停在她身旁,車窗搖下,只見車里坐著一個黑皮膚男人和一個白皮膚女人。唐詩仔細打量他們,總覺得“其中一個看起來不像是良民”。
他們邀請她上車,說自己要去瑞士做生意,今晚會住在里昂。唐詩稍有猶豫,但考慮到天快黑了便上了車。在上車后的一刻,唐詩之前的猶豫一瞬間煙消云散,一路上她和車主交流甚歡。
然而,在瑞士與里昂交界的路口,她卻發現車徑直向瑞士拐去,絲毫沒有停下的傾向。她問車主原因,車主說自己突然改變了主意。
“我說你們必須把我放下來,后來他們找了一個最近的油站,放下了我,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唐詩落腳的油站離里昂有一段距離,如果要搭車里昂必須穿越汽車疾馳而過的高速公路,四周夜已很深,唐詩放棄了橫穿的想法,無奈只能在油站的休息室晃悠。
“當時我買了一個三明治坐在超市里的一張椅子上,已經作好了這樣過夜的打算。”正當她一籌莫展之際,突然超市進來了一群人,男女老少皆有,像是電影里流浪的吉普賽人。“里面一個為首的女人見我一個小女孩在一邊,就過來很奇怪地問我,你媽在哪里,我跟她說我媽在中國。”雖然對方并不能理解唐詩的狀況,但是他們熱情地邀請她同行。
唐詩二話沒說,便隨他們一起前行。晚上一點多到達了最近的一個小鎮。
“我們到達小鎮后,發現賓館基本住滿了,最后只有一個賓館里面有一間三床房,當時我身上現金全無,便跟為首的夫妻倆和一個帶著小孩的阿姨一起住了一晚,其他人就睡在車上。”
那一晚,唐詩睡得很舒心。第二天一早,在他們的幫助下,她終于坐上回里昂的火車。
一波三折的經歷,按理說是有驚無險,但唐詩卻認為:“也沒有驚,我一點都不害怕,當時我就覺得,如果沒有人幫我,我就睡在那里,再想辦法。”
“因為旅行就是這樣,你走多以后,就會發現擔心是多余的,你只有無所謂,隨遇而安再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