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構概況
1993年,由原國家體委群體司和天津體育學院聯合成立“社會體育科學研究所”,是我國第一個以社會體育為主要研究任務的科研機構。1998年,在社會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并于2001年正式更名為“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簡稱中心)。同年受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為首批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被天津市教委批準為首批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天津體育學院直屬的、獨立的、實體性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單位。
中心所屬學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1997年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起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0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為“新增博士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3年正式獲得博士授予權。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為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綜合投資重點建設學科,2009年被批準為天津市高校“重中之重”學科,2011年起納入天津市教委批準的天津市“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重點學科“一類學科”--“體育學”中進行建設。目前,中心有專、兼職研究人員18人,其中,正高級9人,副高級5人,中級4人;博士11人,博士在讀2人,碩士5人;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心有獨立使用的辦公室、會議室、圖書資料室、課題工作室、全民健身政策模擬實驗室,總面積達400 m2,現由天津體育學院院長姚家新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王旭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任。
2 “十一五”期間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情況
中心長期以來堅持理論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緊密圍繞我國體育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國家和天津市體育發展提供決策與應用研究服務的特色鮮明。中心成立之初,有關研究人員參與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及其各階段實施方案、《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等。
“十一五”期間,隨著國家和天津市投入的不斷加大,中心在研究團隊、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中心獲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立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承接重大橫向課題研究任務20余項。獲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2部,教材8部。
“十一五”以來,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多項國家體育政策法規的調研起草論證工作,包括《全民健身條例》以及天津市全民健身條例的立法工作。參加研究論證了體育經紀人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主持研究《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成為我國體育界第3項國家職業標準。承擔完成全國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和工作情況調查”,起草《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承擔完成的《天津市部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調研報告》,得到劉延東、張高麗等國家領導的批示,給予肯定,相關建議被政府采納。
各項建設與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攀升,“十一五”期間,相關5個專業獲得天津市品牌專業稱號。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發表論文60余篇。舉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理論研討會”、“第五屆全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研討會”等國內學術會議11次,中心成員累計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300余人次,主要國際交流共14批次。
3 “十二五”發展情況和展望
“十二五”以來適應國家和天津市教委對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新要求,中心以建立開放流動的現代化研究平臺為目標,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加強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通過推進研究平臺建設,積極探索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近三年來,在繼續開展人才培養的同時,中心科研人員共獲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天津市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橫向課題10余項。完成各級科研項目和委托研究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1部,編寫教材6部。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十二五”以來,中心科研人員先后承擔完成了向國務院承報的《關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情況的報告》和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15年》(白皮書)的撰寫工作。參加了國家體育總局修改《體育法》工作。承擔完成了國家體育總局相關司局委托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調研檢查方案”、“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評估方案”等工作。相關研究人員作為智囊團成員,經常參加國家體育總局和天津市體育局相關工作會議,長期參與“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評審”、“天津市群眾性體育社團評估”等工作。
中心加強了體育人文社會學圖書資料中心的建設,建立了學校圖書館社科閱覽室分館,且對全校師生開放。建立了“全民健身政策模擬實驗室”。“實驗室”以中心“計算機輔助調查系統”為基礎,探索建立天津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數字型網絡化動態監測系統,主要目標是建立起綜合性的信息采集、數據分析、研究、在線服務于一體的調查和研究平臺。與學校相關系部合作,開展“國外全民健身發展和研究動態”的編譯等工作。研究平臺的建設對于科研人員開展高水平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保障意義,同時為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
“十二五”期間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將以開放流動的現代化研究平臺建設為基礎,不斷完善研究平臺的運行機制,凝聚和培育高水平研究團隊,提升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和社會影響力,以期為我國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群眾的健康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