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10月24日通過教育部驗收,2004年2月13日被批準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環境與疾病相關基因是國內外的重要研究領域,針對“十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在實驗室以往的工作基礎上,發揮現有特色學科優勢、拓寬研究方向、適應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西部,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環境與疾病發生宏觀規律,環境致病生理與病理學基礎,環境相關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機理,環境相關疾病防治和新藥開發等。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和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3名,其中研究人員27名,實驗技術人員4名,專職管理人員2名,研究人員中教授22名(含博士生導師20名)、副教授5名。實驗室45歲以下研究人員13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1名; 實驗技術人員中2名具有高級職稱。
近5年來,實驗室承擔科研項目70項,其中國家重點項目2項、國家項目40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6項;獲科研經費1804萬元;發表研究論文602篇,其中被SCI收錄106篇;出版專著21部;獲省部級科技獎21項;國家專利13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培養博士研究生132名、碩士研究生216名。
實驗室遵循“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建設原則,按照“邊建設、邊發展、邊開放”的思路,將下設的各個研究室建設成為更加先進的研究平臺,實行開放型管理運行機制,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共建共享的手段,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建設成為我國生命科學和醫學方面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