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里,教育工作難免會受到功利性影響,導致批評聲一片。洛陽市第八中學校長付耙牯覺得,教育并不是一項有投入立即會見收效的工作,它本身具有延遲性,需要時間的積淀和驗證,教育工作者只有靜下心來,才會多一份寬容和等待,陪伴孩子們共同成長。
【辦學理念】
養氣、蓄勢、立德、樹人
從教20余年,付耙牯從來不回避教育工作在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問題,大環境暫時改變不了,就盡力改變自己所在的學校。他認為作為一名校長,讓每位教師都能體驗到教育成功的快樂,讓每個學生體驗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2011年調任洛陽市第八中學(以下簡稱“洛陽八中”)校長之后,結合教育現狀和該校特點,付耙牯提出了“養氣、蓄勢、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
教育需要什么樣的“氣”?付耙牯覺得,“氣”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一個學校也有“氣”,這種“氣”是老師們的精氣神,是老師們的共同追求或共同價值觀。
做教育要養三種“氣”,一是“靜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份心靜,現在的社會很浮躁,教育也難免會受到影響。教育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付耙牯認為,教育出現了功利化,很多人追求的是投入之后立馬能見效,但教育具有延遲性,用功利化的觀念影響學生,是很不合適的。因此,老師們只有靜下心來,意識到,就會對孩子們多一份寬容和等待,以生命陪伴著的角色陪伴學生的成長,才會體驗到教育的快樂。學生們靜心學習,才能腳踏實地,體驗到進步的快樂。
做教育要養“正氣”,作為高中老師,回避不了高考,也因此會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工作中沒有正能量,很難能受得了清苦,養“正氣”就是給自己以鼓勵,不僅對老師,對學生也同樣重要。做教育還要養“雅氣”,洛陽八中是一所具有近70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師生們的舉手投足代表著學校的形象,養“雅氣”就是學會做一個儒雅、優雅的人。
洛陽八中近70年的發展,起起落落,付耙牯剛到洛陽八中任職時,該校正處于最低谷,迫切需要提升和飛躍,但飛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積累一定的勢頭,“蓄勢”就是從教學改革和學生管理入手,從點點滴滴的細節開始改變,積蓄學校發展的力量。
辦學理念中的“立德樹人”則主要是強調對學生的德育管理,付耙牯說,“德”字是雙人旁,他理解為“有德之人是人上人”,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一心一意做事的人,“德”需要培養,也需要生活化,從點點滴滴做起。他號召學生們做“八好學生”:說好話,走好路,上好課,做好操,掃好地,考好試,睡好覺,寫好字。每一條都有詳細的考核標準,從細節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創新精神】
小措施提高學生上課效率
在付耙牯看來,創新就是改變。教育工作是和細節打交道,創新也應該從細節入手,首先要從課堂改革著手。
洛陽八中課堂的主打模式是“四糾”,從改老師們的行為做起,從以教為主變成以學為主。“四糾”課堂首先要“自糾”,學生們自己學習并進行錯誤糾正。第二階段是學生之間的“互糾”,幾名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就相互之間的問題討論分析。第三階段是“師糾”,通過老師的引導進行學習。第四階段是“查糾”,通過課堂練習對學習結果進行檢查反饋。目前,洛陽八中正試著將“四糾”課堂逐步變成“四究”課堂。
配合著課堂改革,洛陽八中還實行了很多促進措施,如“后門洞開”,上課期間教室后門要敞開,使課堂形成相對開放的環境,每天有人巡查,以督促教室后方的學生集中精力。此外,實行“書籍下桌”計劃,原來教室里學生課桌上小山似的書籍全部要求放到課桌里或學校配備的書柜中,目的就是防止有學生上課躲在書后面不認真聽講。實施這些小措施后,學生上課時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
剛到洛陽八中時,付耙牯做了個小調查,找學生問各科任課老師的名字,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學生竟然不知道任課老師的名字,他意識到學生和老師之間嚴重缺少溝通。如今,他要求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不定期找學生談話,并列入考核,以通過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此外,洛陽八中還實行行政人員巡查制度,對所見問題“首見負責”。付耙牯說,教育工作是最需要創新精神的工作,但是創新并不是折騰,其實每項小措施都是創新,只要改變一定就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