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1月,經廣東省高教局同意,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設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礎上設立“潮學研究所”,定位為學校直屬科研機構。2008年,學校與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的“潮學研究院”,學院院長薛軍力教授兼任研究院院長。
二、學術傳統
韓師潮學研究的學術傳統在晚清新學興起以來百余年間,薪火相傳,長盛不衰。從原韓山書院掌教丘逢甲,到民國初年的溫廷敬校長、翁輝東兩位前輩,再到饒鍔、饒宗頤父子,都是現當代的潮學研究的先行者。這一優良傳統在1980年代以后得到發揚光大,學校教師出版和發表了一批潮學研究的專著、論文,連續編輯出版《潮學研究》。經過歷代學者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積累,韓師潮學研究的學術傳統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色:
(1)重視“原生態”地方文獻的收集和整理,使研究有扎實的根基。
(2)視野廣闊,把潮學放置到國史背景下進行研究。
(3)將學術研究和教學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潮學研究的興趣和研究能力。
(4)重視與地方學術機構的合作,服務地方文化建設。
三、研究成果
目前,韓師潮學研究已經形成了“潮汕區域歷史研究”、“潮汕文化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兩個比較穩定的研究方向,出版了一系列較有學術影響的專著,如《潮汕史》(上冊)、《潮汕文化源流》、《潮商文化》等,其中《潮汕史》(上冊)獲得了首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近三年來,潮學研究院專職和校內兼職研究人員共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21項(包括省部級項目6項),立項經費50多萬元;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韓師的潮學研究在學術界已享有較好的學術聲譽。
四、建設計劃
潮學研究院的建設目標是,在2013年韓山師范學院建校110周年之際,建設成為一個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國際潮學研究中心和潮學研究人才培養基地,成為一個在國內外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區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近期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資料建設
大力加強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建設“潮學研究資料中心”,使之成為廣東最重要的地方文化研究資料中心之一。到2013年,編輯出版資料集3-4種,完成若資料干數據庫建設。
2、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方面
以國家和地方文化發展的需求為依據,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組織重大課題,力爭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研究院的整體學術水平居于全省領先地位,并在國內相關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到2013年,出版學術專著3-4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篇以上,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2-3項,為地方政府和各企事業單位提交高質量的咨詢報告5份以上,力爭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加大校級重點學科“專門史”建設,與國內重點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力爭盡早設立碩士點,提高人才培養層次。
3、師資隊伍與人才培養方面
按照“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團結合作”的機制,實行專兼職結合,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鍛造一支結構科學、富有創新精神、專職力量精干又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學術隊伍。到2013年,專職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者達到80%以上。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開設全校性通識教育課、選修課及相關學系專業課5-6門。
4、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
繼續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講學,每年接待10人次以上的國內外學者前來從事潮學研究的學術訪問,組織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鼓勵和支持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到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爭取獲得若干個國際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