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填報定向就業專業志愿有哪些規定和要求?定向生如何錄取?
定向生,就是定向就業招生,是在招生時就明確畢業后就業去向的招生計劃形式。高校可安排面向艱苦地區、艱苦行業以及軍工、國防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艱苦行業、地區以及軍工、國防等高層次人才需求問題,不是對某一局部地區、單位人員子女的照顧或福利。
高校定向就業專業計劃按專業單列,單獨編制專業代號。
定向就業招生隨學校相應批次同時錄取。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在本校調檔分數線上不能完成計劃的,可在本校調檔分數線下20分內、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補充投檔;定向西藏的可在本校調檔分數線下40分以內補充投檔。高校根據考生定向志愿擇優錄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業招生計劃,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根據計劃余額公開征集志愿或就地轉為非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后公開征集志愿,其余各批則就地轉為非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執行。
定向招生高校和用人單位不得對考生附加額外條件,不得向考生收取定向培養費,畢業后用人單位要為考生安排工作。國家嚴禁利用定向就業招生政策指定生源,隨意降低考試成績要求或向考生亂收費。
8.少數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如何招生?
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是黨和國家為加快培養少數民族地區人才而定的特殊政策措施。
(1)生源范圍
是參加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并經照顧對象資格審核通過的少數民族考生。
(2)錄取標準
本科預科班錄取分數不得低于本科相應批次所報高校提檔分數線80分。
專科預科班錄取分數不得低于專科批次所報高校提檔分數線60分。
民族班錄取分數不得低于本科相應批次、專科批次所報高校提檔分數線40分。
(3)志愿填報和錄取程序
民族班志愿隨有關學校本、專科普通類專業志愿的相應批次一起填報。
預科班志愿隨有關學校本、專科普通類相應批次填報在對應的預科志愿欄內。
預科班、民族班錄取工作安排在各有關學校本、專科普通類相應錄取批次內進行。其中,報考民族班志愿的符合
投檔條件的考生與相應本、專科普通類專業的考生同時投檔;報考預科班的符合投檔條件的考生按預科志愿投檔。
(4)預科培養
教育部規定,從2006年起,全國高校本、專科預科階段培養實行相對集中辦學。被錄取的預科新生先在指定的預科培養學校集中進行1年~2年預科階段學習。學生預科結業考核合格者,由招生學校發本(專)科錄取通知書。被預科班錄取的考生持錄取通知書到預科培養學校報到。
(5)民族班已錄取考生直接到招生學校報到。
9.什么是成人高校普通專科班? 什么是獨立學院?
(1)成人高校普通專科班是成人高等學校招收參加普通高考學生的簡稱,該類專科班經過教育部審核具備招收普通高考學生資格,與普通高校錄取條件相同。學生入校后學習、畢業后頒發畢業證及就業政策等,與其他普通高校錄取的學生待遇一樣。
(2)獨立學院是經教育部審定的普通高校按照新機制和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除頒發獨立學院的畢業證書外,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獨立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
10.軍隊院校招生有哪些規定?
(1)報考條件。參加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河南生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未婚,年齡不超過20周歲(1994年9月1日出生),其中報考軍隊院校(不含預備軍官學員)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年齡不得低于17周歲(1997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參加由省軍區組織的政治考核、面試和體檢,結論均為合格。
(2)政治考核、面試和身體檢查。報考軍隊院校的考生必須經過政治考核、面試和身體復檢。填報軍隊院校志愿、統考成績達到一定分數線的考生,除按普通高校招生標準體檢外,還須按照軍隊院校招生體檢標準進行復檢,并由軍隊院校面試。面試主要從入伍動機、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氣質、心理素質、邏輯思維能力、行為反應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全面衡量,作出綜合結論。面試、體檢結論分為指揮專業合格、非指揮專業合格和不合格三種,指揮專業合格者,非指揮專業也合格。
面試和復檢今年仍實行全省集中分批進行。6月29日,我辦將通過網站和媒體,公布軍檢線和分批安排情況,請填報此類志愿的考生主動查看。
(3)報考軍隊院校的考生,第一志愿可填報1個高校志愿、1—5個專業;第二志愿為平行志愿,可填報1—4個高校志愿,每個高校可以填報1—5個專業。
(4)軍隊院校招生參加提前批次錄取。省招辦從政治考核、面試和身體復檢合格的考生中,根據考生志愿,從高分到低分按院校招生計劃的120%投檔,由招生院校擇優錄取。
軍隊院校招生過程中,當第一志愿上線考生數量不足時,投檔擴大到第二志愿上線考生。對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錄取,仍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進行。如重點院校指揮專業通過調劑生源仍然不足,經報全軍招生辦公室同意后,可在本科一批最低錄取控制線下投檔,但不得低于本科二批錄取控制線。
11.國防生如何招生?
(1)什么是國防生?
國防生是指根據部隊建設需要,由軍隊有關單位依托地方高校從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且高考外語語種為英語的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和培養的青年學生。國防生錄取后須與軍隊有關單位簽訂協議,在校期間享受國防獎學金。國防生完成規定的學業,參加統一組織的軍政訓練,達到培養標準,取得畢業資格和相應學位后,按協議辦理入伍手續并任命為軍隊干部。
(2)報考國防生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①符合《軍隊院校招收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生和軍隊接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政治條件的規定》,志愿從事國防事業,畢業后服從組織分配。②品德優良,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③年齡在20周歲以下(199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應屆高中畢業生。④身體健康,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
(3)報考國防生有哪些程序?
志愿報考國防生的考生,應在填報志愿時仔細查閱提前錄取高校中招收國防生的高校,填報這些高校的有關專業,達到報考高校在我省體檢、面試分數線的考生,由省軍區按照有關規定組織考生進行政治考核、面試和體檢。國防生的政治考核和體檢隨軍隊院校招收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工作同步進行。國防生志愿應填在提前錄取高校志愿欄“軍隊院校(含國防生)”欄內。
報考國防生志愿如不被錄取,不影響其他批次志愿的錄取。
(4)被錄取國防生入學前后還有哪些要求?
考生被錄取為國防生后,高校、選培辦、學生本人三方須簽訂《國防獎學金協議書》,考生家長(監護人)為簽約考生的擔保人。《國防獎學金協議書》(一式三份)隨通知書一并寄送學生本人,學生及其擔保人簽名(蓋章)后,入學報到時將協議書交選培辦。國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選培辦要組織對國防生新生從事國防事業志向、身體狀況、協議書簽約等情況進行復審復查。政治考核復審和體檢復查合格者,經軍隊大軍區級單位干部部門批準后,正式確認國防生資格,即可享受國防獎學金。
12.軍隊院校招收無軍籍學員有哪些規定?
為適應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需要,解放軍第二、三、四軍醫大學和藝術學院將招收培養無軍籍學員。學員從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高考外語語種為英語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在校學習期間無軍籍,享受軍隊提供的相應待遇,畢業考核合格者辦理入伍提干手續,分配到軍隊單位工作。
(1)招生與錄取
軍隊院校無軍籍學員的招生工作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招生暫行規定》和教育部、總政治部關于軍隊院校的有關政策規定執行。參加提前批次錄取,實行入學批準書制度。考生須經政治考核、身體復檢,且面試合格。考生入校經復查合格后,承訓院校與學員本人簽訂《軍隊院校無軍籍學員入學協議書》。
(2)教學與管理
軍校無軍籍學員的教學與管理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教育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教學工作條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學員學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學員在校期間統一著裝,入黨、獎勵、處分、優等生評選、獎學金設立等工作參照軍隊高校有關規定執行,其戶籍管理按照承訓院校所在地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戶籍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學員在校學習期間實行全程淘汰。
(3)入伍與分配
軍校無軍籍學員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綜合素質考核合格,準予畢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者,授予相應學位。畢業當年6月份辦理入伍提干手續。軍校無軍籍學員畢業分配納入軍隊院校畢業學員分配計劃。畢業學員定職定級參照軍隊院校同培訓層次、同學制有軍籍學員的規定執行。
(4)福利待遇
學生在校期間由院校每月發放生活費330元(寒暑假兩個月不發)。學員在校學習期間免交學雜費和住宿費,醫療費用按學校所在城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有關政策執行,其他費用自理。
13.報考公安院校有何要求?
報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齡不得超過22周歲(199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填報外語專業的,年齡不得超過20周歲,199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身體條件除符合普通高校體檢標準,還要符合《公安部所屬普通高校身體條件要求》。凡高考成績達到本、專科分數線以上填報公安院校志愿的考生均須參加政審、面試和體能測試。公安院校招生面試和體能測試工作由省公安廳統一組織,各招生學校負責實施。6月29日,我辦通過網站和媒體公布有關面試、復檢要求和分批安排情況。
體能測試、面試、政審合格的考生,錄取時根據考生志愿和高考成績,按學校招生數的一定比例投檔,由招生學校擇優錄取。公安院校招收女生的比例(除明確公布招收數量外)不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的15%。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學院、公安海警學院招生面試、體檢,除按男生不低于168厘米、女生不低于158厘米執行外,其他標準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關于軍隊院校招收地方高中畢業生的有關規定新標準執行。這兩所院校是公安現役院校,不招收往屆生,考生年齡不得超過20周歲(199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不再隨報考其他公安類院校的學生參加體能測試。填報公安類現役院校志愿的考生,不得填報其他非現役類的公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