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科處組織的“同課異構常態課”活動中,我代表數學組上了一節研討課,感覺很幸運,同時也感到了壓力。在備課時,數學組老師們給了我開拓了備課思路,設計出更好的教學環節,在試講過程中,又給我指出了自己在教學語言,板書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在評課環節中,都紛紛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使我我覺得自己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課堂設計能力,到課堂上各種問題的處理,都有很大的收獲。
下面就自己感受比較深的幾點寫下來。
第一,真正落實新課標理念需要老師扎實的基本功。
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要求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探究,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如何落實落實新課標理念?這是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始終考慮的一個問題。雖然自己在平時的課上,學生也能積極回答問題,但是學生回答,就叫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嗎?這就叫學生發揮主體地位了嗎?我不得不搜集新課程資料,認真研讀,聽專家的示范課,揣摩相應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我開始著手進行教學設計。第一次試講,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師生對話很流暢,學生始終處于緊張思考的氛圍中。在講到第14題的時候,這個地方需要學生過程規范,學生沒有意識到,我提示了一次,學生沒有發現,我又提示了一次,學生仍然沒有發現,我就讓學生討論一下,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有學生發現了問題,自己也松了一口氣。一節課下來,覺得自己在備學生方面還不夠,沒有很好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教學環節之間顯得生硬,對學生的評價不是很到位,而且一節課講的題目很少,沒有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不得不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學計劃,精簡教學流程,我適當增加了課堂的控制度。但是第二次試講的時候,因為對學生不是很熟悉,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出來,課進行很不順利,我認真審視本節課,考慮為什么學生不能很積極參與課堂,發現主要是自己太急躁了,因為一些學生忘記了自己的做題過程,學生需要一邊說,一邊思考,耽誤了時間,我就有著急,并把這種情緒帶給了學生,學生情緒有點壓抑,而且有一位同學說出了一種解題方法,超出了自己的教學設計,我不得不一邊聽學生的回答,一邊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在這節課后,我不得不對題目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解題方法,做到最大限度的預知課堂。
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自己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課顯得緊湊合理,老師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通過本次活動,使我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新課程理念逐漸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本節課是建立在試講兩次基礎上的,在常態課中,自己備課顯然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備出高水準的課需要很高的基本功。
第二,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以前類似的公開課,不少作課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是“好,請坐,”或者“很棒”沒有其他的評價,我想在這次的公開課上做一點嘗試。
怎樣落實恰如其分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各種功能?對我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
首先,確定好自己的評價目的。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對學生的數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又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認真確定好評價方面、評價形式。
在第一部分,我設計了學生的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打破了只有老師“一枝獨秀”的局面。如13題的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評價點在學生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礎上,針對問題特點進行合理選擇,進而熟練運用上。14題集中在能否對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質疑、調整和完善。以及要肯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和進步。
最后,設計評價語言。我把數學大師的哲思作為評價學生內容。恰好當時我在編《衡中學吧》數學版,里面有一個欄目是數學大師論數學,編進去的哲理都是經過我的精挑細選,印象深刻,于是就把其中一些哲理編在教學設計中,又搜集自己平時的所感所思,也充實到教學設計中。
在評課環節中,老師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回想自己的常態課,對學生的評價無論內容,形式都遠遠不夠,對評價發揮的作用估計也遠遠不足,如果把本節課設計的一些評價內容加到自己平時的教學中,一定可以提升學生加深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數學學習的自信、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交流的意識、數學認知的發展水平等方面。
第三,巧妙穿插數學史,提升數學課堂的深度。
在以前的教學中,多是教育學生要做那些,有時也會舉一些例子放在自己的課堂上,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在本節課上,其中有一個細節,學生始終記不住,單純的重復已經起不到作用,怎么辦?必須另辟蹊徑!我想到了安德魯•懷爾斯證明費馬定理的故事,放在這里很合適。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學生都饒有興趣的抬頭聽老師講解,都深受啟發。通過本次研討課,我感到數學史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形成正確的數學觀,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
第四,試題講解特別注意揣摩學生的解題過程。老師們由于對本學科知識比較熟悉,能夠很容易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且方法越來越少,逐漸向標準答案靠攏,而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想法,出現各種各樣問題,在試題講評之前需要細心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上有效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試題講評過程中,并不是都要講解,而是抓住核心的問題,我分析完試卷,發現實驗班的學生在三角函數化簡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后面的解答題目雖然分值也不是很高,主要的還在化簡和求值上,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楚,后面的題目自然就順暢了很多。通過本次的研討課,我覺得習題講評課的任務應該是提升學生對原有知識的認識水平,形成知識框架,要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堅持思考并不斷地改進思考的方法與過程,以及學生能恰當地運用數學語言及自然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
愛默生說過一句名言:“只要我們不停的努力,事情就會越來越簡單,不是事情本身變簡單了,而是我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
只要我們一直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在新課標的路上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