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中是豐臺區唯一的一所市級重點中學,是北京市首批十四所高中示范校之一。這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積淀和光榮傳統的學校;她在改革中起步,在創新中發展。可以說,十二中近二十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李有毅,這位自稱“年紀大的年輕校長”,站在北京新課改的風口浪尖上,實現了十二中的教育教學的跨越式發展,她在校本課程、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的有益探索已成為新課改的寶貴財富,繼陶西平、羅潔之后把十二中又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豐臺區教委事跡材料寫道:“李有毅同志既是一位一流的行政管理者,也是出類拔萃的教學能手,更是勤于研究筆耕不輟的教育專家,她是我區公認的學術型、專家型、創新型和品牌型校長……”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
日前,記者采訪了這位名聞遐邇的北京十二中李有毅校長。
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引領——確立“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教育理念
北京十二中的前身為盧溝橋畔的宛平簡師,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也曾任十二中校長,他在改革開放之初率先實施雙基教學和校長負責制。推行素質教育之后,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也曾任校長,是他將學校推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和爭創優質教育的新臺階。2006年,主抓教學副校長成績卓著的李有毅被任命為校長,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李有毅的手心沉甸甸的,在人才輩出具有光榮傳統的十二中學,能不能將這個光輝的名字發揚光大,這個嚴峻的課題又擺在李有毅的面前!
那么,一所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一個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最大的特質是什么?經過深入的思考,李有毅認為,學校發展的動力和獨特的特質在于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師生認同的精神靈魂,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先行標志。
在汲取眾多優秀校長的管理經驗,總結學校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李有毅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鼎立”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先生認為,教育的生命在于追求“真善美”,這三者則體現為“科學、藝術和道德”的融合,把真善美和人的發展完整結合,將科學精神與人文氣質賦予十二中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育之中,從而實施立體育人和全面育人。在李校長看來,對一個學生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一個“大寫的人”。
在李有毅眾多的榮譽當中,2006年她獲得的“支持心理教育先進個人”與其他諸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杰出校長”等稱號相比本不顯眼,卻格外引人注目:李校長本是數學特級教師,心理學卻是人文學科,且屬新興學科,李有毅卻將心理學的知識與她的數學學科做了有益的“嫁接”: 她主編的《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性學習探究與實踐》由經濟日報社出版,論文《健全心育 重視人格》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她的VCD《多元智能與數理科教學》使眾多教師從中獲益。
如果說李有毅在長期一線教學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探索破解了“升學”與“素質教育”的堅冰,那么她的“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的提出則彌合了科學素質與人文精神之間的鴻溝,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進入統整合一的狀態,為全面育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素質教育就是要解決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這也是教育改革的主題。李有毅校長的三足教育理念是對總書記的素質教育論點做了完美的注解。
在全面育人內涵發展的征程中,十二中承接了原來的輝煌,不斷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近三年高考,每年重點率均提高5個百分點,2009年理科重點率達到90%,本科率達到和接近100%。十二中的學生陸續涌現了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全國應用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田徑比賽冠軍、北京市十佳中學生等獎項的獲得者。在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中獲得13塊金牌和團體金獎,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兩名學生以北京市歷年最好的成績獲得季軍同時獲得高考加分,在全國及北京市各類單項學科競賽中高一學生第一次在數、理、化、英語等學科全都拿到一等獎,在全國健美操比賽、京港網上辯論賽、科技俱樂部科技創新比賽中,也奪得一塊又一塊金牌……。
李有毅校長在詮釋“求真”這一理念時,她說求真不僅是求“科學之真”,也是求“道德之真”,一個人只有將美德與智慧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學科建設不斷攀升的同時,十二中學生們的道德素質也呈現出全新的風貌:2006年,尹航同學奮不顧身勇救落水青年,被評為“北京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去年除夕,高二年級的彭碩同學帶著2萬元壓歲錢,購買食品和皮鞋等禮物,頂著寒風大雪來到河南老家的養老院,為老人們親手穿上嶄新的皮鞋,將水果喂到老人的口中,表達了十二中學生質樸善良的情懷。學生會主席俞凱,在生活費借給貧困同學,自己餓昏在宿舍,上大學后又用自己的獎學金,將河南艾滋孤兒接到北京學習交流,被評為清華大學“首屆十佳大學生”。十二中的學生用無聲的行動和博大的愛心踐行著十二中人至善至美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