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老坊子人”,我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了,七八年前,我的小學就位于這沿火車道分布的小鎮中,只是那時還不知道這些與其他居民房不同的洋樓竟見證了一段殖民地的黑暗歷史。想當初由于年久失修,德日洋房大多房頂壞朽,房瓦殘缺,墻壁滲水,墻皮脫落,門窗破碎,油彩斑駁,有的大門緊鎖,門和窗戶用鐵絲封了起來;有的被住戶隨意改造,土洋結合,亂搭亂建,變得不倫不類;有的破損嚴重,奄奄一息,極有可能坍塌;有的淪為廢品回收站,成堆的酒瓶和紙箱后面,是野雀宿眠、鼠鼬聯歡的樂園。小鎮仿佛與世隔絕,不被外人所知,孤獨的走向寂寥。然而,作為小鎮的主角,一座座百年老房,見證了歷史也被歷史所見證,這里曾經是膠濟鐵路線上比濟南都大的站點,這里曾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是最熱鬧的商埠之一,這里曾經被德國和日本先后殖民占領,開創了他們繁華時代。難道要縱容這樣衰敗下去?小鎮要這樣淡出世人視線?歷史要這樣被無聲埋沒?坊茨小鎮在經過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后,只能孤獨的守望著一段淡出歷史舞臺的鐵路線?
還好,沒有!
再次來到坊茨小鎮,我的身份有所轉變,這次的我作為山東師范大學dreamers社會實踐隊的一員,和其他7名來自其他地區的同學走訪坊茨小鎮,意在探尋小鎮近些年的發展、了解未來的規劃,從而總結出小鎮深化改革的舉措與成果。
坊茨小鎮的開發者——三維華德有限公司派出代表熱情的接待了我們,還有心安排了一位優秀的解說員姐姐一路帶我們參觀講解。大到坊茨小鎮的歷史變遷、公司未來對小鎮的進一步規劃,小到德式建筑的建筑特點、每棟德日建筑的講究,講解員姐姐都耐心地詳細介紹。她告訴我們,坊茨小鎮并不是所謂的“翻建”、“重建”,而是修復,“不隨意改變坊茨小鎮,而是原汁原味保持它的歷史感、歲月感所謂‘修舊如舊,以存其真’讓居民感受到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另外,我們注意到,小鎮最初是沿線路線分布建設,這次的小鎮修復并
不停留在“點”的保護上,而是“線”和“面”拓展,各個建筑看似獨立,實則為功能結構不可細分的整體,開發者重視保護歷史街區與舊城格局,使古跡的周邊環境也得到有效控制,從而解決整體風貌難以協調的問題。
我們還參觀了依托小鎮原有的德日式古建筑開發建造的青年旅社、1898啤酒聯合國酒吧、坊茨小鎮美術館等注入現代化創新發展的地方。對舊建筑不能單純的保護,而要注入新的生命力,創造性的再利用,并使周邊的歷史環境復蘇。我們覺得這是很好的古今結合,歷史與現代相融合發展的成功啟示:古建筑的保護和現代化建設并不是對立的,他們是矛盾的統一體,無論是文化保護,還是旅游開發,都離不開科學的指導,都應該準確把握保護與開發、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保護也是一種發展,珍視歷史,保護遺產,才能實現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呵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坊子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慨然擔當起社會道義,以對國家、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捍衛歷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而保護開發老建筑,不能簡單地將其作為物品保留下來,更重要的是發現、發掘、發揚它們所蘊含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使其進一步融入社會發展,融入城市文化。
任何文化遺產或資源并不能天然的成為商品,只有經過一定形式的再創造,才能變成具有豐厚價值的文化產品。坊茨小鎮的發展模式,并不是單純的修復古老建筑,將其當做文物一樣供養保護,而是在此基礎上,不斷發現新的創意文化發展點,力將坊茨小鎮發展成集商業、休閑、餐飲、娛樂、文化創意、旅游于一身的歷史文化魅力小鎮。通過未來的努力,爭取在國際國內做出“中國坊茨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概念,形成全國品牌。打造“藝墅”,在坊茨小鎮引進大型現代畫廊,同時加強與中國雕塑學院的溝通協商,打造雕塑廣場等一系列設施,融合雕塑、水彩、音樂、攝影、設計、影視等創意產業,形成創意產業集中區。規劃的藍圖已經完善,下一步,就是小鎮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實現小鎮的再生。相信坊茨小鎮會如浴火后涅槃重生的鳳凰,在百年之后,重現當時的繁華與生機,成為全國矚目的旅游文化勝地。未來,可以期待!
如今漫步小鎮,恍若異域,朦朧中,牛舌瓦、蒙莎頂、老虎窗、拉毛外墻……一切都仿佛把人拉入幻境。歐式的路燈發出溫潤的淡黃色光暈,踏在小鎮復古方磚石上,耳邊傳來悠揚的樂曲,捧一本書,品一杯德國黑啤酒,看優雅的侍者托著酒盤來回穿梭,或許就是你閉上眼睛后的西洋夢境吧。
通訊員:山東師范大學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