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中國·東盟歷史與現實研究中心”于2005年4月經學校批準正式成立,現被批準為廣西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本中心的組織形式為以本校科研力量為主,同時廣泛吸收廣西區內外社會科學工作者參加,成為一個多學科、跨院校、跨單位的非實體性質的學術聯合體。旨在團結、組織本校及區內外有志于研究中國—東盟問題的科研工作者,一道為繁榮我國華南、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以及加強與海外相應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作出貢獻,力爭把“中心”科研工作納入國家和廣西社會科學研究之中,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及課題。
本中心有特色的主要研究領域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地帶的歷史關系研究
中國與東盟國家交匯的區域處于東亞板塊與東南亞板塊,中國華南經濟圈與西南經濟圈,東部沿海漢族與西南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結合部位置,是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必經之地,是地區間、民族間、國家間交往的代表性地帶和世界伊斯蘭、佛教、儒家三大文化圈交匯碰撞的前沿地帶。我們擬以廣西極為重視的“兩廊一圈”為重點,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該地區復雜的交往關系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對接問題。
二、近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區域市場競爭力問題研究
以近代以來環南中國海民間貿易對廣西社會經濟的影響為研究重點,運用實證和歷史比較的方法,全面深入考察這種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對近代以來廣西邊區的經濟開發模式、力量及其市場競爭力等核心問題,分別進行縱向的歷時性和橫向的共時性比較,探討影響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中所蘊涵的社會經濟方式、組織方式以及人們行為方式的變化,透視近代以來廣西社會經濟和民族關系的特有規律,并提出調整市場戰略的一些基本思路及方法,為政府和社會經濟實體的決策和市場選擇提供借鑒。
三、東盟各國華僑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華僑資源是我國可以加以利用的重要資源。廣西是中國的第三大僑鄉,開發利用華僑資源是廣西的現實選擇。華僑問題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敏感的問題。處理得好,就成為推進與東盟國家交往的重要資源,反之則成為阻礙因素。研究東盟國家華僑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對于促進廣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當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中法戰爭與冷戰歷史研究
中法戰爭是近代歷史的重大事件,是廣西歷史學界立足于國內歷史學界的學術傳統。為此,我們要繼承這一傳統,而且推進這方面的研究。
冷戰史學是冷戰結束后興起的重要史學研究領域。冷戰時代唯一的熱戰地區在環北部灣區域,加強對這一國際關注的學術熱點的研究,我們有地緣、檔案資料等多方面的優勢,容易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