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等學校“陸架及深遠海氣候、資源與環境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跟蹤國際海洋科學與技術發展前沿,在海洋與氣候變化、海洋波動與混合、海洋生物及其資源利用、海洋遙感信息技術及應用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研究,為南海區域海洋學、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目前已凝練形成了四個特色鮮明、穩定的研究方向:
1)海洋與氣候變化:針對南海災害氣候、海洋資源開發以及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需求,圍繞熱帶地區和海洋氣象領域中的一些關鍵、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南海季風、海氣相互作用對南海氣候及海洋環境變化的影響。近3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中國氣象局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2)海洋波動與混合:針對海洋波動與混合、陸架邊緣海生物地球化學與物理過程耦合等科學問題,開展上層海洋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海氣耦合機制及區域海洋數值模擬技術研究。近3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3)海洋生物及其資源利用:針對南海生物資源保護、生物修復技術所面臨的科學問題,主要在南海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特性及其變化規律、生態習性、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鑒定、化學改性、功能化研究,以及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廣東省重大專項等課題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4)海洋遙感信息技術及應用研究:以解決南海生態環境保護、海岸帶及海島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海岸帶與海島管理及災害預警中的科學和技術問題為目標,系統開展了近岸海域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濃度、海表溫度等環境參數獲取、大陸與海島海岸侵蝕、海岸帶生態分區、灘頭資源等遙感解譯調查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建立了雷州半島基于生態脆弱性的承載力模型,提出了全國首個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海岸帶主體功能區劃方案。近3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公益項目、地市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5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