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到“立德樹人”,國家對于德育的重視程度和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實踐的教育命題。為切實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莘縣第二中學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由“全人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領域育人”構成的“課程化多元育人體系”,切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全人員育人
全員參與,人人有責
學校探索實施了“全員育人導師制”,使德育成為了每個人的“分內事”。上至校領導,下至普通教職員工,都擔任學生“導師”,都參與育人。每個教學班由班主任任“主任導師”,其他任課教師任導師。“主任導師”和導師均負責所執教班級的一個或幾個學生小組,對學生從學習、生活到德育等各個育人環節上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與幫扶。
各導師在履行育人職責時采用“三導”策略,即導心、導學、導行,這也是導師的基本職責。“導心”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與“心理疏導”,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及時為學生疏解心理問題,使其健康陽光地生活與成長。“導學”包括指導學生“學會做人”與“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指導學生高效學習,不斷突破自我。“導行”指導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把優良品質落實到學習、生活中去,從小事做起,踐行美德雅行。如導師通過組織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品質;通過組織學生給父母洗腳、到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培養學生感恩父母、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等。
全過程育人
無縫管理,關注細節
關注細節才能成就大事。學校力爭做到全程育人,導師將育人工作開展至學生在高中階段成長的全過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對學生進行盡可能全面的呵護與幫扶。
進行活動指導。每天上午預備鈴后,導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清晨勵語(學校精心選編的適合高中生閱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養成的美文),做到姿勢端正、全情投入。學校將陽光大課間和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并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導師都要認真組織并進行指導。導師還要每周參與或主持主題班會課,做到主題明確、有計劃、有方案、有秩序。
開展溝通交流。導師每周要對所帶育人小組學生的成長冊進行三次書面批閱;每周要與所帶育人小組至少兩名“典型生”進行交流,重點幫扶;每學期要與所帶育人小組每個學生的家長進行兩次以上的溝通交流,以形成教育合力。
凝聚集體智慧。每周日,各導師要參加由主任導師牽頭組織的班教導會,進行育人集體備課。同時,主任導師要就整個班級運行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為班級主題班會課的召開做準備。
全領域育人
立體網絡,多點出擊
學校發揮教育、教學、管理各方面的育人功能,形成了立體的、全方位的育人網絡。
夯實“課堂育人”。學校融入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形成了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的“一五三”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課堂上,教師充分挖掘本學科的德育功能,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展示點評、質疑補充、課本劇表演、課外調研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修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拓展“活動育人”。學校在每天下午兩節課后安排了40分鐘的活動課,導師與本小組的學生一起活動。作為育人課程,活動課做到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內容,有計劃性、有教學策略、有教學環節、有效果測評,切實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品質,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優化“評價育人”。學校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各班級教室內設置“課堂大比武”欄、小組晉級表,在教室外的“文化長廊”對班級近期涌現的“優秀小組”及“先進個人”進行及時表彰,學校和年級每學期都要舉行兩次以上的表彰大會,各班級每個月要召開隆重的表彰會,以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評價,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使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強化“文化育人”。學校加強校園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等的建設,使學生時刻處于優秀的文化環境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道德修養。
通過課程化多元育人體系的構建,學校的立德樹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校園內處處洋溢著崇學向善、積極向上的濃厚氛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美好的道德、良好的習慣,就是人生大廈最重要的基石。我們將本著“對每個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成人”的原則,根據教育規律和生命成長規律,順應時代要求和國家召喚,使多元育人體系更加豐富、更加完善,為每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助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