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成長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它產生于學校自身,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并且隨著學校的發展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為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特征。學校文化的外顯是以教師的行為方式為載體。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的永恒主題。只有教師的發展,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才有根本的保證;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打造學校的品牌,才能實現學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學校也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杭錦旗中學一直堅持以文化的方式來構建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把文化作為引領教師成長的核心發展力。
一、爭做學生喜愛的老師
(一)提升自身素養,強化教師文化建設。
教師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讓教師向往高尚的東西,凈化教師的心靈,培育教師的精神追求,升華教師的精神境界,使每一個教師的職業生活都充滿激情,充滿理想,充滿活力,形成優良的師德師風。作為杭錦旗中學的教師,我們必須從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加強職業道德的高度來認識自己在學生面前形象的重要性。由于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性,他們對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去揣摩,去學習,對老師的穿著打扮會很感興趣,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會有很明顯的反映,對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因對老師的態度而排斥或喜愛,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興趣也會因為對老師的態度而增強或減弱。所以,我們應提升和滿足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精神需求,喚醒教師內在的職業意識。
(二)倡導學習文化,提升教師育人魅力。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也是一種責任,由于課程結構的調整以及學科教學要求的變化,需要教師從教學的主載者向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轉變,需要教師從經驗型向學習型、研究型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唯有此,才可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并逐漸內化成一種文化育人的魅力。
(三)倡導生活文化,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其實工作是生活的一個部分,有時工作的外延與生活等同,所以校園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鑒于此,我們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的專長和喜好來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課余活動,在讓校園變成孩子們展示才華的舞臺的同時,也讓老師自己也津津樂道,從而滿足師生共同的精神營養需要,這樣一來,無形中就會使教師們更具一種文化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二、通過“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來提高文化品位
“文化自覺”——
(一)教師角色認識上高度自覺。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強調培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相統一的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的學生。我校的“雙導”(導學案、思維導圖)模式課改也要求課堂與教學本身要成為一種開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過程和體驗。這就需要我校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成為全面的、充分的、有個性的人,還學生以“雙主”(主人、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的發展,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和愛。
(二)教育規律把握上高度自覺。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教師應該在“學習優勢教育辦學理念”的統領下,把握“優勢育人”的規律,即“規范”加“選擇”的教育規律。“規范”一方面指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另一方面是指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力。“選擇”是指選擇分層教學,差異培養,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收獲,都有成功感,做到“不用一把很長的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而是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孩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沒有不好,只有不同”。
(三)教育責任擔當上高度自覺。
“教育是一種服務”,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服務的過程,也是傳播文明和價值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杭錦旗中學的教師,首先應有責任擔當,有奉獻精神。因為學校良好的服務是通過你們的形象、態度、教育教學質量來體現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用服務的態度對待好自己的學生,用責任擔當完成好自己的事業。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作為杭錦旗中學的教師我們一應要用心來擔當,用愛來做事業,自覺地做學生實實在在的貼心人。
“文化自強”——
(一)為學習優勢教育努力。
生命的個體形式是具體的、獨特的、豐富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不同于其他生命個體的天賦、興趣和愛好,即生命具有多樣性,這也是生命生成性的必然結果。我校的“學習優勢教育”辦學理念,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個性,幫助其張揚生命個性美。為了進一步落實“學習優勢教育”的辦學理念,營造師生生命成長的良好環境,我們必須自主地為學習優勢教育努力,通過自身優勢的發揮,來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促進每一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為學校“三色”(紅、綠、藍)文化建設努力。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學校的靈魂所系、生命所在,它對學校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傳統學校文化提出了挑戰,它所倡導的新理念、新精神對學校文化的重建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的歷史時期的新形式、新任務,我校打造了與新課改目標任務相一致的紅綠藍“三色”學校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在“三色”文化的主氛圍下,要通過不斷地努力,打造好學校的特色德育文化、綠色課堂文化、多元校本課程文化和優良物質環境文化。
三、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讓每位老師都讀書。
文化能夠滋養每一個人,能夠影響每一個人。那么應該如何做一個有文化品位的教師?我想,一是要做一個愛閱讀的教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使人“文化化”的過程。讀書能讓我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讓我們從蘊涵的時代精神價值、文化智慧精華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作為校長,能夠讓每位老師都讀書可以說是我最大的愿望,熱切地希望書籍能成為一脈活水,時時在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心頭涌動。
(二)讓老師們在教育教學行為方面突出體現實踐性。
教學文化既是學校文化的反映,同時又是學校文化的構成。教學行為是一門藝術,教學風格就是教學藝術的創造。教學個性多元性,是教學文化具有生命活力的呈現。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其本質是個體勞動,所以我們會創設各種條件,努力滿足教師的個體發展,鼓勵教師在“學習優勢教育”理念同一化的前提下,打破成規,張揚個性,利用各種有效資源進行相關的教學實踐,使學校的教學行為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
(三)讓老師們借“題”發揮,走科研育人之路。
教師的研究意識是我們構建新型教研文化的關鍵,課題研究又是我們造就名師的舞臺,是師訓的最高層次。所以為了讓課題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立足學校實際,鼓勵教師借“題”發揮,從而實現研究回歸常態的目標,使課題成果真正成為教師自身的需求。
(四)讓老師們致力于開發體現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學校文化的主體地位也應該是學生。因此,我們積極整合現有的資源,在已開發校本課程的基礎上,由點及面,想法設法構建更多的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校本課程,讓其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特色風景之一,進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讓學生感受到在杭中接受教育的幸福、感受到在杭中生活的快樂、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四、重視“分層培養”,加強“校本培訓”,提升團隊專業素質
(一)開展校本培訓活動。
開展校本培訓,從我們學校角度說,是立足本校實際,解決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師的個人角度說,是為了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在學校“站住腳”,并快速適應我校的教育教學環境。
(二)走出去,請進來。
杭錦旗中學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封閉的系統,而是開放的。我們會經常組織教師通過外出參加各種研討會、報告會、培訓班等途徑來“取經”,從而逐步完善并推進我校的“雙導”課堂模式改革,大膽踐行“只教不會的,只改不對的,關愛落后的,鼓勵優秀的”的教學方案。
(三)“師徒結對”“教研結對”“管理結對”。
教育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群體力量的整合才能發揮更好的效能。所以,應在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礎上,形成尊重和諧、開放民主的集體,讓成敗共有、合作共進、及時溝通的團隊精神成為教師間的主流文化。我們通過師徒結對活動達到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教研結對以提高教育科學、教學研究水平,通過管理結對,使新教師迅速勝任班級管理和教學管理工作,從而讓廣大教取長補短,共贏共進。
(四)出點子、壓擔子、拉場子、搭梯子。
為了使老師們的思想更具前瞻性,業務更精更熟練。我校秉著“出點子、壓擔子、拉場子、搭梯子”的原則,為促進教師的成長而不懈努力。
“出點子”即為新教師出謀獻策,指點迷津,使其走出困境;“壓擔子”是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放手讓新教師工作,讓新教師敢挑重擔,以自我加壓,迅速成長;“拉場子”即創造多種條件,給新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組織他們上公開課,肯定成績,彌補不足;“搭梯子”是指老教師甘作人梯,推新人,作奉獻,新教師不操之過急,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完善。
總之,以文化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和諧人格、熱愛學生與寬容學生、精于教育教學的規律并能通過持續實踐實現教育教學本領技能不斷提高的教師團隊是我們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