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呼喚睿智新校長
校長首先應該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學習者、課改的積極實踐者和不怕失敗、敢于創新的探索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但具有發展的觀念,而且要有實現發展的舉措與行動。
其次,應有信念。信念中包含著責任與使命、愛心與真情、堅持不懈與持之以恒。教育是一種需要信念的活動,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活動的實質是造就能夠在社會站穩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所以,信念是教育中應堅守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
最后,一位頭腦冷靜的校長,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課改的實質并不是讓我們在當前升學和就業都很緊張的形勢下,回避升學率,空談素質教育,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不符合課改的精神實質。從本質上講,提高文化素質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教育發展綱要》也明確提出了“提高質量”的艱巨任務。關鍵是,要探尋既符合素質教育精神、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又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科學途徑,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校長的使命與責任。
新課改探索精細管理新模式
我們知道,一切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和教師的發展,一切改革要依靠學生和教師的有效參與,一切改革的成果都由學生和教師共享。學校管理究其根本是人的管理、人的建設。實現人格、人本、個性和開放的管理思想,在管理中凸顯“人”的核心理念,以繼承、創新、提升的戰略高度,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與國際接軌,堅持走“追求卓越內涵式”發展之路。
突出“校風是形象,質量是生命”的管理主張,全面構建和完善質量監控體系及運行機制。事事力求“精細”,處處追求“高效”,激活學校競爭機制,點燃教師創業激情,確保學校發展的迅猛勢頭。
新課改建設歷史人文國際新校園
新理念、新課堂呼吁新校園,我校立足自身、展望國際,追求校園文化建設的人文性、歷史性、國際性,并以此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
人文文化培養人
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是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的必由之路,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我認為,特色文化建設不是追求一個形式的花架子,不是打造一、兩個簡單的閃光點,而是辦學水平、學校質量、學生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全面、全員、全程的文化滲透。要從學校實際出發,以人文文化培養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有利空間,為不同潛質的學生提供發展機會。
百年歷史啟迪人
對于創建于1912年的八十九中而言,很快將在新課改中迎來她的百年華誕。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薪火相傳的百年歷史、建校的坎坷、先師的故事、校友的榜樣,無一不是教育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現實教科書。這種“以身邊歷史教育人、以身邊故事啟迪人、以身邊環境影響人、以身邊文化熏陶人”,不正是我們課改所追求和倡導的嗎?這也是我們這一代八十九中人的職責。
我們將“再現名校風貌,傳承百年歷史”作為校本課題來探討、挖掘、建設、呈現。目前,百年老校的標志性建筑:校門前小樓、書香讀書亭、“勤儉建國”大禮堂,均已重建整修,并擬建立“八十九中校史陳列室”,將百年前創建的陜西省女子中學,到后來的陜西省女子師范學校、陜甘寧邊區女子中學、到現在成為國務委員陳至立題詞的“三秦名校育桃李,繼往開來寫春秋”的百年名校的歷史,一一展現,教育后人,啟示來者。
國際文化感染人
在課程改革實施中,學校確立了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加強對外合作和交流,先后與英、德、法、港澳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學校建立友好關系,學習和借鑒先進的辦學思想,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暑假,學校代表團30余人訪問德國。2011年,確定為“DSD項目合作學校”,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學生們在與各類國際學校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受國際文化的感染與沖擊,不斷發展、不斷成長,成為傳遞中華文化魅力的使者。
新課改培養激情奮進新教師
人的建設首先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應首推教師的思想建設。校長要善于用光明愿景激發人,用人文關懷溫暖人,用高尚人格陶冶人。真正做到用尊重生成親和力,促進個體主動發展;用信任產生凝聚力,促進隊伍整體提升;用激勵形成推動力,促進協調快速發展;用提升增強研究力,促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倡導八十九中人成為品行高尚、舉止文雅的文化人,倡導“讀書成為每個人最高尚的休閑方式”,讓人人富有創造力和研究力,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研究化”,成為教育的學者、智者。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認為,有效的學習不只是一種機械地吸納,而應該是一種真實、真切的對話,它表現在:(1)與文本對話:扎扎實實地選讀幾本教育專著,在理論的指導下與新課程共成長。(2)與同事對話:通過“青藍工程”、校本研修、教學論壇及各種比賽,加強交流,認真反思,倡導同事之間思想互動。(3)與專家對話:邀請學者、名家來校做報告、現場開課;撥專款讓教師走出校門,走出國門,參加各種培訓及活動。(4)與學生對話:傾聽來自學生的每一個聲音,注意激活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因子,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自由爭辯,維護他們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幼稚的見解、創意,有效轉變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效果。
新課改催生高效“雙動”新課堂
五年的課堂教學探索,八十九中在新課程的制度建設、理念培訓、資源開發,體系構建、課程設置等方面積極實踐,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學科拓展性課程、特色課程、實踐技能性課程“三大主題”,“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身心健康”、“生活職業技能”、“學科拓展”五大門類的校本課程體系。
更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學校堅持聚焦課堂,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基本形成了富有八十九中特色的“雙動”教學課改新模式,打造課改高效新課堂。“雙動”教學模式包含兩個基本含義:一是在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理論指導下,以有效問題驅動課堂教學,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討反思”,科學把握課堂問題的效度、密度、難度和生成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推動課堂教學有序高效運轉。二是通過師生高效互動、生生有效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高效雙動”模式通過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強調彈性預設,注重和鼓勵動態生成,使學生通過與教師交流而學習,教師通過與學生對話而教育,師生在對話中共同發展,課堂互動的真實意蘊得以升華。
新課改造就民族國際新人才
課程改革提出的“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的教育理念昭示著基礎教育將承載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擺到教育的核心位置。”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他們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積累后勁是我們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為努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為其多元發展提供有效平臺,學校先后與國外、境外多所學校結為姊妹學校或進行教育合作。尤其是開辦了“DSD”項目德育課程班,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交流,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拓展國際視野,培養更多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新型人才。
新管理、新教師、新課堂、新校園、新學子,這不僅僅是理念,更重要的是在科學高效的課程改革中得到深化與落實,使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考、高考成績連續多年達到省市一流學校標準,近兩年更是呈現不斷攀升超越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