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建設經驗的推廣和應用,學校舉辦建設與應用經驗交流會、案例展示會,形成了可供推廣應用的典型案例,推動學校各專業、課程的優質資源建設。
微課競賽引領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學校組織開展的2015年微課教學比賽中,353位教師制作了416個微課作品,各院系共提交參賽作品147余件,學校選拔推薦14件作品入圍省賽,共有9門微課獲評2015年河南省高職微課教學比賽優秀作品,在河南省參賽院校中獲獎最多。2105年11月,組織學校教師參加由中國水利教育協會、全國水利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的水利學科專業青年教師微課大賽,獲得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9名,在參賽院校中獲獎人數最多。教學比賽佳績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和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必將進一步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學校教育教學的充分融合,不斷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2015年9月22日,由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建設的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通過了財政部、教育部組織的聯合驗收。水工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了8926個文本、402個動畫及虛擬仿真、2259段30223分鐘的音視頻、2786個課件、600個工程案例等不同媒體表現形式、不同應用類型的冗余資源素材,共上傳了30738個素材資源和27310個題庫資源。按期完成了教學文本庫、教學課件庫等11個素材資源庫建設,超額擴建了學習文本庫、虛擬仿真庫、微課程庫、個性化課程庫4個新資源庫。完成了水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設計和17門專業基礎與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建設,新增擴建了36門個性化課程;完成了水工建筑物項目化實訓包、專業對口招生學習包、水利行業工種培訓包和執業資格培訓包等4類特色培訓包,技能競賽虛擬訓練平臺、頂崗實習指導平臺2個專業平臺和1個虛擬水利工程項目部(虛擬工廠)等建設任務。目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同時將國家專業資源庫引入校內教學平臺的實施計劃,將國家資源庫內已經成熟的課程資源直接引入校內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生登錄愛課程網可以學習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
目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空間課程總數671門,課程架構知識點(技能點)數量6932個,課程資源數量11201條,試題數量14461道,布置作業672次,批改611次,在線答疑1679條,14個校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上傳課程標準、教學課件、微課、教學動畫、生產(演示)、教學案例錄像等課程資源17710個。教學空間已逐漸成為教師備課的助手、學生學習的手段,師生互動的平臺,同行交流的園地,18000余名學生可通過個人學習空間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空間因不受時空限制,在教師教學輔導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教學空間成為教師和學生“互為吾師”的互動平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80%課程輔導通過教學空間問題論壇及專題互動進行。利用教學空間開展教學輔導從根本上改變了單存的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問題的互動模式。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通過公共空間進行集體互動,實現“互為吾師”的互動模式。2015年11月,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教學空間應用水平,教務處創建了“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化教學交流”平臺。目前,全校近200名中青年教師利用該交流平臺開展空間建設、資源應用等方面問題開展交流。通過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學空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在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召開的年度校級專業教學資源庫檢查匯報會上,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衛東針對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總結部署時指出,“校級資源庫已初步形成設計系統化、課程結構化、資源碎片化的框架,教師信息化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團隊的作用得到了發揮,個性化構思具有特色,學生參與建設、使用的比例越來越高,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已有顯現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競賽、國外資源、網上博物館等拓展資源已有很大提升。2016年資源庫建設的重點是優質資源建設和資源庫的使用、互動。各院系要相互學習交流,借鑒水工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經驗,轉變教師觀念,提高內動力,進一步進行教與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增強資源庫的活力。2016年學校繼續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資源庫建設;各院系要切實重視,推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提升使用效果。”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國際針對信息化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2016年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將更高、工作要求將更嚴;要注重教學資源庫的使用,從而推動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帶動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他強調,“信息化建設工作既是學校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也是學校“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工作。學校將大力推進此項工作,并將我校教師開展此項工作的情況作為其收入分配、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的重要參考。” (通訊員:魏豪 焦愛萍 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