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的來由
北京市育英學校,前身為“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小學”,1948年建校于西柏坡。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火聲中,跟隨黨中央一起遷入北京,建址在海淀區萬壽路西街。1952年“六一”兒童節,毛澤東主席為育英學校題詞“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曾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其豐富內涵對今天的中小學生仍有教育意義,也是學校現在的校訓。
紅色的歷史賦予了育英學校堅持守正、積極進取、勇于擔當的特質,在多元價值觀并存的今天,新一代育英人仍然堅守著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用特有的育英文化引領、影響著一屆屆的育英學子。1952年“六一”兒童節前夕,中直育英學校的學生家長,紛紛以各種方式向學校和孩子們表示節日的祝賀。當時毛澤東主席的小女兒李訥在育英學校上學,高爾恮老師擔任李訥的班主任。就在“六一”兒童節前夕,李訥拿來了一張宣紙,長35厘米,寬11厘米。上面寫著“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八個大字。李訥說:“昨天我央求爸爸給寫幾個字,爸爸寫了‘好好學習’四個毛筆字。但不小心被水滴弄了水印。于是爸爸又在這個‘好好學習’的左側偏下寫了‘好好學習’四個小字。”
不久,韓校長把它掛在辦公室入口處對面的墻上。只要一進樓門,就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教導——“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這幾個字時時刻刻鼓舞激勵著同學們、老師們不斷奮進!
“靜靜掛在枝頭的桃子”
在新的時代,學校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好好學習”的現實意義,并結合世界教科文組織對21世紀未來公民的要求,賦予其新的內涵,即: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以使我們的教育與時俱進,不斷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
育英學校的育人目標是:培養“行為規范,熱愛學習,陽光大氣,關心社稷,勇于擔當”的國家棟梁,其中“關心社稷,勇于擔當”是育人目標的“魂”,是希望每一位育英學子從小樹立國家至上、兼濟天下的理想和抱負。
學校有一片果園,從開花到結果,沒有一個人去采摘,在校的師生們已經習以為常了,認為這在育英學校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這習以為常的正常事情觸發了師生的討論和思考,學校的校風也應聲而出:靜靜掛在枝頭的桃子。
這一感性表達的背后,蘊含著我們的理性思考:育英學子要“知規矩、有愛心、守禮儀”;育英教師要“以身示范,為人師表”;育英干部要“心無旁騖,靜心辦學”。一代代育英人在傳承和發揚“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的基礎上,確立了辦學的基本價值取向:“靠我們的勤勉和努力,贏得社會、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尊重”,“在最美校園,做中國最有價值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更優質的發展。
育英學校的文化建設以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注重學校文化的傳承;注重對學校育人目標的指向;注重社會發展的需求,使教育元素、教育思想融入優美的校園環境當中,對學生起到浸潤、熏染的作用。在育英學校,無論是鐫刻有66條名言的問道路,還是江山社稷石;無論是“育英時評”里,學生對于國內外大事的關注議論,還是“英雄墻”上不同時代英雄代表的再現,都寓意引導師生關心社稷,勇于擔當,始終堅持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學校修建的西翠國學書院;用孔子的“九思”命名的樓宇(思明樓、思聰樓、思溫樓、思恭樓、思忠樓、思敬樓、思問樓、思難樓、思義樓);在世紀之林修建的古代“六藝”門廊和裝飾的琴、棋、書、畫等傳統文化元素,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心靈的成長。
“面對倒下的大柳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就是學校辦學的精氣神,就是學校的辦學氛圍,就是融入師生血液的學校文化自信。
堅守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育英學校有一處獨特的教育風景——倒下的大柳樹。2014年5月20日的一陣大風,使學校的一棵大柳樹猝然倒下。面對這棵倒下的大柳樹,是盡快清理掉,還是將其發展為教育學生的隱性課程資源?我們選擇了后者。請工友將大樹稍加修整,做成了樹雕,“躺”在它原來生長的地方。站在學生的角度看,這棵大樹曾陪伴他們走過春夏秋冬,為他們遮風避雨,他們每天在大樹下嬉戲、追逐,在他們眼中,這棵大樹就好像一個忠實而親密的伙伴,所以我們不能讓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不見了。
學校的文化不僅僅是一兩句口號,不僅僅彰顯在顯眼的文化墻上,而應該體現在學校的一草一木中。所以,我們將四年級學生寫的“與時間賽跑”隨筆,鐫刻在一塊石碑上,石碑矗立在倒下的大柳樹旁。此后,大柳樹的故事不斷地上演:“時間都去哪了”的文章出現在大柳樹旁的櫥窗里;“學會珍惜”主題班會在這里召開。路過的師生總要停下來,讀一讀,想一想;來訪的客人也要在這里多駐足一會兒;步入婚姻殿堂的育英畢業生,選擇在這里拍攝婚紗照……把校園變成一個沒有疆界、不受限制、激情飛揚的大課堂,這也是對“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內涵的又一種詮釋。
教育要幫助學生不斷地去豐富、擴大、提升自己的生活領域和生活境界。促使他們真正走進自己的生活,主動地承擔各種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導他們在各種不同的生活建構活動中豐富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人格。當一棵倒下的柳樹也能擁有記憶的時候,這所學校的教育就是一切都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