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普通高中發展正經歷著從均衡發展到優質均衡發展的轉變之路。去標準化、去單一化,是目前所有普通高中學校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浙江省寧波中學是一所始建于1898年的百年名校。一直以來,學校始終倡導“學術自由、兼容并蓄、民主治校、與時俱進”的辦學精神,培養了中國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第一人屠呦呦,以及包括12名兩院院士在內的各類杰出人才。基于歷史傳承和現實基礎,學校將創建學術高中作為特色發展的定位,從整體上探索普通高中發展之路。其中,學校課程建設是重中之重。
構建指向學術素養發展的學校課程體系
我校在創建學術高中之初就提出這樣的課程愿景:浸潤學術課程,為學生學術人生奠基。為此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是構建基于學術素養的學校課程體系。
在此課程愿景引領下,我校嘗試建構了“品學共融、個性發展”學校課程體系。“品學共融”,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完善人格,養成學術品質,通達學識,培養學術能力。“品”與“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共融”的基礎上,盡可能做到課程結構豐富化、課程內容差異化、課程修習可選化、課程實施多樣化、課程評價多元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這樣,突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了素養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學術興趣,發展他們的人生志趣并挖掘了成長潛能,奠定了學術方向。
在這一課程體系中,學校課程結構在橫向層面上分為智能基礎、意志品行和志趣專長三大領域,并使之與學生學術品格和學術素養的內在要求進行了深度轉化和融合,如圖1所示。
智能基礎領域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打好學術基礎,旨在培養學生科學和人文的基本素養。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學科國家必修課程,突出對其進行校本化和學術化改造;還包括各個學科的校本必修課程,以及必修拓展、學科實驗、研究性學習等各類型選修課程。
意志品行領域課程主要以主題活動為課程實施形式,旨在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和學術品格,具體內容包括體育與健康等國家必修課程,遠足活動、學校哲學、成人禮、社會實踐等校本必修課程,以及業余黨校、體育節、寢室文化周和領導力課程等各類型選修課程。
志趣專長領域課程旨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形成長遠的職業人生規劃,為個人的健康生活和形成學術專長奠定良好基礎。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等國家必修及其校本化,產業活動實踐等校本必修,以及科技節、藝術節、生活技能課程和社團活動等各類型選修課程。
當然,除了橫向的領域結構外,我們還根據課程修習難度和要求,從縱向層面進行了維度劃分,根據每個課程領域對學生學術品格和學術素養發展的作用取向,分為基礎性和發展性兩個維度。
研究與學術素養契合的教與學的方式
學術高中將學術研究活動和研究性教學貫穿于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能夠發現自我,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傳統意義上的就課本而教課本、就知識而教知識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用于一所學術高中。這就要求學校變革教與學方式,使教學所提供的學習方式能為學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型人才和專業型人才提供最大可能性;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創新思維、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等學術基礎能力。
在這一點上,我校通過倡導課堂教學的三個特征,來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一是增加課堂的開放程度。學術素養所需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課堂的開放性。通過關注個人和社會的現實、學科歷史與發展前沿,為學生開展創新和探究思維活動提供足夠的內容素材,以達成課堂的開放。
二是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通過呈現、突出和描繪學生完整的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簡單記憶知識、理解知識和鞏固知識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開展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活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思維和行為參與的機會,引領學生對各種問題敢于質疑和批判,樂于反思和探究。
三是倡導在課堂中留白。在學術性高中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從容地去開展分析、推演、討論、探究和行為決策。
搭建體現學術素養的課程資源平臺
在建構學術高中學校課程體系的實踐中,缺乏學生學術品格和素養所依賴的課程資源,以及對各類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這是大部分學校所需面對的難題之一。學校應通過搭建能體現學術品格與素養要求的課程資源平臺,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保持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具體而言,學校應以“開放、整合、優化”的指導思想,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根據學術品格與素養的要求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需求,建設一個形式規范、內容豐富、具有開放性和學校特色的學術課程資源平臺。以我校為例,學校嘗試構建了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包括高等院校、中職院校、科研院所、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資源在內的“1+6”學術課程資源群,如圖2所示。
學校教師是學校課程建設主體,因此其處于“1+6”課程資源群的核心位置。學校應充分發揮教師尤其是學科骨干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和管理中的主體作用,把握課程資源建設的整體方向,根據學術品格與素養的整體方向,建設和優化具有學科特色、符合學校課程發展要求的學科資源庫,以體現課程資源的主導要求。
憑借地處高教園區的優勢,我校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專業實驗室,以及前沿學術信息等資源,開發具有前沿性、學術性和創新性的選修課程;有針對性地依托市內外各所中職院校,開發有助于發展學生實踐創新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學術課程資源。除此之外,學校還將具有各種專業知識技能或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的家長和學生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源,并從各種自然環境、博物館、企事業單位以及互聯網等社會單元中挖掘具有學術價值的課程資源。
這樣一種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使由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區等人員組成的學校教育共同體,正確地理解學術高中及其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