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舉行了開學典禮暨復興論壇,校長陳永平發表了以“邁向現代化,我們該做些什么?”為主題的新學期寄語,談及了現代化的含義和技術特質,并指出了身處現代化中的人所需要具備的三項能力。
陳永平指出,現代化是人與技術的一體同構。“代”字的第一層含義是“更替、更新”,是觀念不斷更新、技術不斷更替的過程;第二層含義,是一個人加一把射鳥的箭,這把射鳥的箭就是幫助人們實現高遠目標的工具,不斷超越今天、邁向更美好的明天。這樣的超越離不開組成“代”字的兩個部首:人與技術。只有人掌握了新的技術,新的技術服務于人的需要,兩個因素一體同構,才能去實現“代際的更替和更新”,這才是現代化。
“同學們,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處在一個技術能如此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的大時代。”如何與技術相處?陳永平談到了現代化的技術應具有兩大特質,一是智能性,二是倫理性。智能性即自主設備拓展人類能力,如通過AI技術,賦予像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無人機等這些工具以更優化的與環境交互、協調、分析能力,使之成為人類拓展生存邊界、工作邊界的得力助手。倫理性則講究數字道德要尊重個體隱私。技術是把“雙刃劍”,進入數字時代,科技對人類生產生活的“融入”更加全面、深刻而且迅速,如何讓科技更具人文關懷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永平指出,我們正處于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切都在變化和重塑。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發展變化趨勢成為領跑者?在人與技術同構的現代化社會里,現代化的人需要培育三種能力,即交響力、共情力、故事力。
交響力是指能夠把很多不同獨立的要素組合在一起的能力,是一種跨界整合的素養。培育交響力,一是在創新中發展的需要。“人工智能+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人工智能平臺和基于數據的學習分析等關鍵技術,正在構建可支持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綜合型終身學習體系。二是在競爭中生存的需要。干掉方便面的是外賣,干掉小偷的是支付寶,在未來社會生存必須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以開放心態悅納技術”,這也是為每一個人所增值并且增加競爭力最有效的方法。
共情力是一種理解溝通的素養。要“以溫暖人性駕馭技術”,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共鳴、協同,需要具有“共情力”。陳永平解釋道,共情是機器難以取代的能力,深入對方內心去體會對方情緒或感受的這種共情力,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基石,可以幫助人類有效進行分工合作并且維持公平,促進道德的發展。共情讓人類去體察知道別人的需求,能夠與他人協作,在協同中創造價值。而如何實現共情,則是在換位思考基礎上的理解、包容、信任與擔當。
故事力是一種價值引領的素養。陳永平談及,未來社會需要能夠掌握技術的人,更需要會講故事的人。人類的發展史就是講故事的歷史,認知科學家馬克·特納在《文學思想》中曾說過:“故事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是理性思維和理解事物的基礎,我們大部分的經歷、知識和思想,都是由一個一個的故事所組成的。”故事是最易搭建情感的橋梁,會講故事的能力能夠讓人在現代社會具有價值引領的領導力,在心靈和思想上實現價值引導,“以崇高意義超越技術”。
最后陳永平強調,技術的研發者是我們人類自己,每位同學未來既是現代化技術的受益者,也是現代化技術的掌控者、研發者。“研發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的想象力很重要;掌握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的責任心也很重要;超越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的價值觀更加重要。我真誠地期望你們在未來的現代化技術時代里,能夠以技術求真、技術向善、技術達美,以技術立身、以技術報國、以技術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