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殿堂到每天走村串戶,從繁華熱鬧的都市到寧靜落后的鄉村,從村外人變成村里人,這一切角色的轉變,成了這位駐村第一書記的“最美”轉身。他用仁愛之心迎接朝陽,他就是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保衛處處長,派駐到大安市豐收鎮新樂村的第一書記葛振海。
入戶走訪、詢問近況、為民辦事,這是葛振海駐村幫扶至今每天必做的工作。他用細心、耐心、真心和仁愛之心換來了村民的信賴和認可。如今無論大事小事,“有事就找葛書記”,已經成為村民的內心選擇,成為村民掛在嘴邊常說的話。
扎實駐村,狠抓黨建,沉下身子“真扶貧”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沒有滿腔熱情和吃苦奉獻精神是干不好的。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和鄉親們一雙雙質疑的眼睛,葛振海深知立人先立己,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村“兩委”班子工作熱情。他謝絕了鎮上為他安排住處,在新樂村租了間民房作為住宿和辦公場所,正式在村里安了家。他工作起來,基本沒有雙休日,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飯,不是走訪貧困戶,就是幫著處理村里的日常事務。在家人眼里,他的生活日程已經被新樂村的鄉親們牢牢占滿,全村村民的名字、家庭結構、基本情況等信息,他都了然于心,真正做到將腳印留到每一戶村民的家中。
作為第一書記的葛振海,他深知脫貧攻堅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推動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良性互推、同頻共振。他認為,鄉村貧困面貌難以發生改變,主要原因在于黨支部的作用沒有發揮好,建強村黨組織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葛振海帶領支部成員嚴格規范組織生活,從發揮黨員作用、調動黨員積極性、黨員與群眾魚水關系、如何帶領鄉親們改變落后面貌等方面深入研討。通過學習討論,統一了思想,鼓足了干勁。黨員要千方百計發展生產,多為群眾辦實事;在文明村建設中,要一戶帶多戶,作好表率成為大家的共識。為了強化黨建陣地,他協調白城醫高專附屬醫院投資50萬元新建村部360平方米,投資27萬元完善村部周邊環境建設,投資10萬元擴建廣場。黨建有活力,脫貧才能增動力。“說起葛書記啊,大家都翹大拇指,干工作真有一套!從來沒有見過像他這樣拼命工作的人,他到俺們村后,把村干部的熱情都帶動起來了,讓我們有了干勁和動力,這潭水終于活起來了……”村支部書記吳玉森興奮地說。
扶危濟困,用心用力,親情服務暖人心
群眾的事無小事。扶貧工作中,葛振海總能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把百姓的每一件事都記在心頭。
因病致貧是當前農民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把農民最擔心的事情辦實辦好是村民最關注的民生風向標。2017年4月中旬,葛振海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探望治病歸來的李秀芹。李秀芹是新樂村二星級貧困戶,5年前患上雙側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終日臥床。全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外出打工,無條件醫治。葛振海了解情況后,與附屬醫院聯系并多方協調后,吉林省人民醫院同意免費為其做兩期更換股骨頭手術,為她家節省資金16萬多元,解除了多年困擾的病痛和貧困的根源。如今李秀芹不僅扔掉雙拐操持家務,還能和愛人干力所能及的農活。李秀芹逢人就說:“自從手術之后,我能重新站起來了,真是感謝白城醫高專領導的關心和照顧,沒有葛書記聯系做手術,下輩子癱在炕上是跑不了的事。”
葛振海時時關注村民健康,充分利用醫高專的醫療資源,協調解決群眾就醫難問題。在他的聯絡推動下,醫高專附屬醫院先后10次派出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循環內科、神經內科、腫瘤內科、外科、傳染科、體檢科等專家到新樂村,熱情接待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村民,細致詢問每一名患者病史和平時生活習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他們分析病情、指導用藥,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為其提供切實可行的就醫方案,得到村民的一致贊譽。醫務工作者還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簽訂簽約醫生幫扶計劃,保證學校附屬醫院專家與貧困戶建立一對一幫扶,真正做到了精準服務。
2017年以來,在葛振海的積極推動下,白城醫高專投資10萬元幫助新樂村修建村衛生室,投資3.8萬元完善村衛生室醫療設備。2019年初,與白城醫高專附屬醫院協調溝通,每季度為村民進行一次義診,截至10月末,4次義診免費發放藥品共計40余種,價值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