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走進水城縣玉舍鎮大田村,干凈整潔的村道兩旁綠蔭搖曳,山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映入眼簾。
“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環境也比五年前好多了,真要好好感謝劉老師。”說起大田村的變化,村民們滿臉幸福。大田村和周邊老幼婦孺口中的劉老 師,正是六盤水師范學院選派到水城縣玉舍鎮大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劉應該。
2015年3月,劉應該被組織選派到大田村任第一書記后,他帶領村民們發展種養殖業、整治村容村貌,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大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應該也成了村民心中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做貧困群眾的貼心人
“只有甘做群眾的貼心人,才能贏得群眾信任,黨的扶貧政策才能在群眾中扎根。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就要時刻把百姓的冷暖掛在心上,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是劉應該對村民們的莊嚴承諾,駐村五年多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大田村是水城縣一個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土地貧瘠,氣候惡劣,衛生環境差,集體經濟薄弱的邊遠山村,留在村里的父老鄉親絕大多數都沒有念過書、也沒有什么特長。
“萬事開頭難,想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到群眾中去,切實了解他們的生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真情實意地幫助他們。”2015年,剛到村里上任,劉應該就迅速開展實地調研,挨家挨戶走訪了解農戶的實際情況。
“既然來了就要沉下心來好好干,干出個樣子來。”駐村期間,劉應該白天走訪農戶,記錄家庭情況、貧困原因,晚上又到村干部家里商量幫扶措施,撰寫發展規劃、梳理項目等。
居住在海拔2300多米的歹克組彝家人,一直以來都沒有路進村寨,村寨里也只見房不見路。劉應該回憶,那個時候進村入戶走訪,只能根據房子的大概方向,在雜草叢生的土地邊緣尋找“入戶路”,還時常迷“路”,而且人畜混居,居住環境糟糕透了。為了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和出行問題,劉應該經常利用春節和農閑時節,召開群眾會,苦口婆心地給大家講修建通村路、通組路和戶與戶的串聯路,對于出行和今后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他不斷的做群眾思想工作后,2016年,彝家群眾終于自發組織修建了串戶路基,修通了進寨毛路。
為了徹底解決臟亂差問題,提高村民居住質量,劉應該多次找到了省、市領導和專家前往大田村調研,水城縣相關部門也進行了實地勘測,專家們提出最好實施整寨搬遷建議。2017年,正值全省實施整寨易扶搬遷安置工程的好時機,為了能讓彝家人搬出高山,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劉應該與水城縣移民局的宣講團,多次上門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然而盡管鞋都走破了,嘴皮也磨破了,村民們就是不舍放棄已經習慣了的高山生活。整寨搬遷這條路走不通后,劉應該又多次召集村民們開院壩會,籌資出力出土地,修建通組路、完善串戶路和庭院硬化基礎工程。通過大家的不斷努力,2019年不但修通了入組路,每家每戶的串戶路,庭院也實現了硬化,同時還實施了改廁、改圈、改廚等項目。隨著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整體推進,村里還實現了集中供水,自來水通到了每家每戶,生活用電也得到了升級改造,廣電云也進了農戶家,村民的生活徹底的發生了改變。如今,小轎車開到了家門口,不少村民還買起了小轎車、電三輪、摩托車。歹克組的嬗變也成了黨和國家脫貧成效,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縮影。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當得知村民王同軍的兒子不幸患上白血病后,劉應該一邊安慰王同軍一家人,一邊幫助申請落實救助政策,使其享受到了醫療保障政策,共報銷金額達31.4437萬元,還獲得了愛心捐贈;村民6歲女孩朱馨蕾因病傷及中樞神經致殘,治病期間,朱馨蕾享受到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救助金額合計9.2732萬元。此外,劉應該還專門為不能乘車且雙目失明的李小柏老人跑到縣醫院、縣辦事大廳為她辦理殘疾證;為建檔立卡戶龍應飛代繳合醫保險;從扶貧局、市民政局給困難戶楊小芬申請到了臨時救助等等。
多年來,劉應該得到單位領導、部門和多家愛心組織的支持,籌集愛心物資、慰問幫扶、結對幫扶資金,為貧困群眾送去了棉衣1000余件、米油面條等;還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了書籍、學習、體育用品。組織了7支“三下鄉”團隊為他們開展了教育幫扶;給許春梅、龍玉梅等15名大學生發放了1.4萬的獎勵金;4.872萬元采購了352套鍋架、收藏箱、涼衣干和704把衣架發放給貧困戶;0.8304萬元解決了村兩委衛生治理等問題;0.7346萬元用于解決村民重大疾病救助。引進資金320萬,實施了藥用銀杏基地320畝,惠及178戶,公司每年支付的土地流轉費用和管理費用就達40萬之多,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和技能培訓等問題。積極支持和配合駐村輪戰領導工作,至今共有26名處級領導到大田村駐村輪戰,他們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對鄉村治理等方面開展調研,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
多年來,在劉應該同志的幫助下,大田村很多村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了解決。
做扶貧政策的明白人
為了進一步吃透黨的扶貧政策,劉應該認真研讀與扶貧相關的每一份文件,學習項目申報等相關知識。
為了讓廣大村民了解黨的政策,劉應該在進村入戶走訪、與廣大村民一起聊天、拉家常時,總是不忘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同時,他還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召開院壩會、家庭會、基地群眾會等形式將黨的惠民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戶,力爭讓每一個建檔立卡戶都能享受到精準扶貧政策。
“您家兒子孫子在外面打工,一個月有8000來塊錢,一年按10個月計算,就有8萬塊錢了,加上您還有養老金、高齡補貼,家頭又喂有豬、牛等,你家一年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貧困線嘛。”大田村的情況,劉應該總能做到心中有數。
一個五保老人在和劉應該聊天中說到,“以前只曉得錢到賬了就取,只曉得錢到賬的大致時間,根本沒有將這些錢加起來算一算,還嫌不夠用。今天經過‘老劉’這么一算,近兩年多來,就領到了各項惠民資金4萬5千多元,真要好好感謝黨、感謝政府。我活了70多年了,就沒有見過比現在還好的時代!”老人除每月享受特困供養金975元外,還有電量補貼、養老金、醫療救助等。
為了讓生病的建檔立卡戶患者及家屬搞懂醫療扶貧政策,劉應該經常入戶給村民們講解醫療保障扶貧政策,圍繞貧困人口醫療保障作讀解。每當看到生病的村民,他總是積極動員他們及早就醫,并幫助聯系醫院和醫師們給予幫助和救治。
此外,他還經常通過“身邊人”講政策、談變化。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管護謀劃、環境治理、健康教育、強農惠農富民政策等方面,與廣大村民促膝談心,把廣大群眾的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
通過政策宣講,和群眾真正掏心窩、心連心,進一步拉近了干群距離,也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全面提升了廣大群眾對脫貧攻堅成效的認可度。
六年來,劉應該圍繞“一宣六幫”和迎接國家脫貧驗收、脫貧成效考核,出列后的國家抽查、普查、省掛牌“督戰”等重點工作,每月走訪100余戶,以戶為單位,核實信息,就業、健康、教育、飲水狀況,促進政策落實,疏導群眾心結,建成和諧村寨建設等,逐步解決建檔立卡戶的“貧困”難題。
做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劉應該從駐村的第一天起,便經常到農戶家中作客,向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請教經驗。在了解村情后,迅速完成了大田村的經濟發展規劃,農產品調研報告和項目申報等。
近年來,在劉應該同志的帶領下,在大田村和學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布局、綠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村民們正奮力奔跑在小康路上。
在談到村里的發展時,劉應該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從根本上幫助村民們找到脫貧路子,好日子才能過得長久。”
在得知許多村民種出來的蔬菜找不到銷路后,劉應該找到了自己的娘家,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六盤水師范學院與大田村建立農副產品購銷合作關系,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讓大田村的優質農副產品“走”上師生餐桌,大大提高了村民生產積極性,為更多老百姓走上“綠色致富路”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依靠師院的訂單,我家每年能增加幾千元的收入!”村民楊光喜是大田村辣椒種植大戶,以前種出來的辣椒找不到銷路,如今依靠“校農結合”不僅銷路不愁,收入還增加了許多,家里有了致富的希望。除了自己發展辣椒產業外,他還帶領20戶貧困戶種起了中草藥,大伙跟著他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流轉土地、基地務工、財政資金股權分紅、村集體二次分紅……如今,在大田村,很多村民像楊光喜一樣積極參與和發展種養殖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劉應該同志撲下身子,實實在在干事情,勤勤懇懇跑項目,貧困群眾在他的率領下,不斷增強了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氣。
劉應該如同扶貧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大田村的脫貧路,也溫暖了貧困群眾的心田。(通訊員:王良豪)